本期目录

2006年, 第3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专家论坛
  • 徐正顺;王渝明;庞彦明;舒萍;高翔;艾兴波
    , 2006, 33(5): 137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松辽盆地徐深气田具千亿方天然气储量规模,其中火山岩储集层储量占89.8%,但其勘探开发水平受火山岩气藏储集层识别和描述水平的制约。为此,通过多学科联合攻关形成了一套适用于火山岩气藏的储集层识别及描述技术。徐深气田有八大类21种火山岩岩性,测井可识别10种;火山岩岩相有5种,细分为15种亚相。有利储集层的岩相、岩性为:喷溢相上、下部亚相的气孔流纹岩,爆发相热碎屑流亚相的晶屑凝灰岩、火山通道相隐爆角砾岩亚相的角砾岩、火山通道相火山颈亚相的熔结角砾凝灰岩、侵出相中带和内带亚相的球粒流纹岩。储集层有效储集空间由气孔、溶蚀孔洞、裂缝有机组合构成。应用新建立的火山岩气藏储集层分类标准,结合试气试采动态特征和产能分类,采用动、静态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徐深气田火山岩储集层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储量丰度、储集层发育状况、产能高低和认识程度将储量分布区分成一类、二类、三类区块。图16表8参10
  • 石广仁
    , 2006, 33(5): 137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超压史是盆地模拟的重要计算结果之一,其精度主要取决于有效骨架应力的计算。但有效骨架应力的模拟计算尚存在精度较低的问题(尤其在中、深部地层),从而影响着随后的生烃史、排烃史及运移聚集史的计算精度。在前人和作者以往的工作基础上,使用达西定律和质量守恒法则,对有效骨架应力数学模型做了改进,使之适用于盆地模拟;研制了相应软件模块。通过几个盆地的实际模拟,尤其是克拉2井和依南2井超压的现今值模拟结果接近于压力实测数据,证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既可避免通过岩石力学实验来测试有效骨架应力,又能使超压史的模拟达到实用水平。图6表1参9
  • 油气勘探
  • 张颖
    , 2006, 33(5): 137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是一种日趋成熟的地震成像处理新技术,已逐渐成为地震偏移成像的主导技术,在国内外油气勘探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叠前时间偏移是现阶段复杂构造成像较为理想的适用配套地震新技术,可用于中国大部分探区的精细构造解释和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能够获得更好的构造及地层成像效果和储集层预测效果。同时,叠前时间偏移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将叠前偏移的技术思路贯穿于采集、处理的每一环节,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该技术的优势,取得最佳效果。目前实际应用中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以Kirchhoff积分法为主,需要加快研发成像精度更高的叠前时间偏移算法及其实用配套技术,以满足油气勘探开发对地震成像精度的更高要求。图4参13
  • 刘全有;戴金星;李剑;侯路
    , 2006, 33(5): 137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天然气中的汞主要来源于烃源岩,一般煤成气中汞含量高于油型气,煤成气中的高汞含量有煤系成因说和岩浆成因说等。异常高汞含量可能与深部断裂有关。天然气中汞主要以游离态存在且丰度较低;而凝析气和原油中汞的存在形式较为复杂,既有游离态汞,也有有机汞、无机汞和悬浮汞等。汞在油气中的含量很大程度上由其溶解度决定,油气混合物中,汞化学形式之间可能相互转化。由于汞的强吸附作用形成汞腐蚀,在油气运输、加工和利用过程中容易使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甚至会造成破坏性事故,因此,对于天然气中异常汞需要进行脱汞处理。图3表5参37
  • 郭少斌
    , 2006, 33(5): 137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中国东部第三系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研究表明:陆相断陷盆地存在着同生断裂坡折带和弯折带2种基本的构造类型。当水平面下降到坡折带以下时,构成一个完整的水平面升降旋回,可形成包括低位体系域、湖扩展体系域和湖萎缩体系域的层序(三分体系域);当水平面未下降到坡折带以下时,构成一个不完整的水平面升降旋回,可形成包括湖扩展体系域和湖萎缩体系域的层序(二分体系域)。这两种层序在纵向上呈规律性叠置组合,构成了盆地层序充填序列。在二分体系域层序中,湖萎缩体系域上覆的湖扩展体系域泥岩、油页岩是良好的烃源岩和盖层,湖萎缩体系域下伏的湖扩展体系域泥岩、油页岩也是良好的烃源岩,因此,这类砂体成藏条件优越,往往形成大型油气藏;三分体系域层序的低位域砂体成藏条件优越,地震剖面易于识别,是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主要目标。图6参12
  • 周灿灿;王拥军;周凤鸣
    , 2006, 33(5): 137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中国陆相沉积地层中,近源砂岩储集层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具有岩性变化快、非均质性强的显著特点。按常规均质地层的方法建立的储集层参数模型精度很低,无法满足测井解释评价、储量计算及油藏描述与模拟的需求。沉积相控建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参数模型的精度,但仍然存在相带划分人为因素多及精度较低的问题。为了提高储集层参数模型精度,依据岩石物理理论,提出岩石相控建模的概念,认为控制近源砂岩原生孔隙储集层参数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是岩石相。根据岩石相对近源砂岩进行有效分类后分别建模,可以提高模型精度,并且便于计算机自动处理。该方法在冀东老爷庙油田馆陶组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图6参10
  • 高建荣;滕吉文;李明;张云绵
    , 2006, 33(5): 137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AVO流体反演技术能够定量地确定储集层含各种流体的可能性。首先利用测井曲线建立Monte-Carlo随机正演模型,然后通过Biot-Gassman流体替换理论获得模型中流体分别为油、气、水时的合成记录,利用Shuey公式得到相应的截距和梯度,将实际地震数据所得到的截距和梯度与模型所产生的截距和梯度进行对比,再利用Bayes理论即可定量求得所含油、气、水的可能性。当储集层中含有油、气、水中的二相或三相时,可能性分布图重叠,预测的可能性值比只含单相流体时有所降低,但是预测的准确性仍然比较高。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川中天然气勘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图8参8
  • 刘延莉;樊太亮;薛艳梅;邱春光;曾清波
    , 2006, 33(5): 137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发育生物礁滩,主要包括生物礁、生屑滩和灰泥丘3种,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低自然伽马、低声波时差和高电阻率性质,在地震反射记录上有直接或间接特征。纵向上礁滩发育分为两个期次,由早期礁滩向晚期丘滩转化,并有向台内迁移的趋势;平面上多呈带状分布于构造发育带、断层上盘、台地边缘、古地貌凸起、台内缓坡以及地貌坡折带附近。早期礁滩主要分布于塔中1号断裂带附近的台缘相,在Z1井—TZ23井的台内低隆处见台内礁滩,偶见台内点礁(TZ35井),在地貌上发育于古凸起、台内缓坡或者地貌变化坡折带;晚期丘滩主要分布于10号断裂带附近的台缘相,在台内低隆亦见台内滩(TZ23井—Z1井),古地貌上发育于塔中凸起或台内低隆等部位。图4表1参10
  • 李显贵;范菊芬;张学映
    , 2006, 33(5): 138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气藏属于深层陆相致密碎屑岩气藏,具有致密、低孔低渗、薄层交互、多层叠置和非均质性强的特点,长期以来,勘探成功率低、效益差。为此,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须家河组气藏含气性检测技术应用研究,形成了基于地震波散射理论的DR (Dynamic Register,动态频谱能量异常)含气性检测技术,DR值大,说明地震资料的主频衰减率高、速度异常大,储集层可能富含天然气。该技术在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气藏勘探开发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含气砂岩储集层具有DR值高异常特征。但在实际应用DR含气性检测技术时,要注意储集层厚度不能太小,一般需大于地震剖面上能够分辨的最小储集层厚度,否则就会出现假DR值高异常现象。图2参10
  • 李玉君;邓宏文;田文;程彦武;张艳秋
    , 2006, 33(5): 138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井距较大、完钻井较少的砂泥岩储集层岩相表征中,采用多级建模思路,充分利用地震和测井信息,首先根据波阻抗数据与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地震资料为约束,利用同位协同克里金模拟方法,模拟自然伽马场和自然电位场;然后根据自然伽马场和自然电位场与岩相之间较好的对应关系,对岩相进行三维建模。应用此方法建立了准噶尔盆地中部莫西庄某井区主要储集层三工河组二段二砂层组(J1s22)的岩相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弥补了井间信息不足的缺陷,所建模型能够很好地揭示该区内砂体分布和油水分布。图5表1参8
  • 马宝军;漆家福;刘阳;曹爱锋
    , 2006, 33(5): 138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平衡剖面和去压实校正原理,从几何学、运动学的角度,对济阳坳陷沾化凹陷的渤南地区新生代构造特征及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渤南地区新生代以发育盆倾的盖层滑脱正断层为主要构造特点,由于基岩和边界断层的影响,东部和西部的构造有明显差异。②新生代构造演化可以分为古近纪断陷阶段和新近纪、第四纪坳陷阶段,孔店组至沙三段沉积时期是主要的断陷期。③构造运动控制了圈闭的分布和类型,第三系油气圈闭主要分布在陈家庄凸起北斜坡向北凸出的部位,且自南而北分别由以地层圈闭为主过渡到以构造圈闭、构造-岩性圈闭为主。在圈闭的空间分布上,坡折带以南的斜坡上部以地层圈闭为主;坡折带附近及深洼区以构造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为主。图4参7
  • 王勇;钟建华;陈昊;李果营;江林
    , 2006, 33(5): 138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岩石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观察和碳酸盐含量、镜质体反射率、黏土矿物分析及物性数据发现,长石、碳酸盐和硫酸盐等酸性组分的溶蚀是东濮凹陷古近系储集层次生孔隙形成的主导因素,且随埋深增大,碳酸盐溶蚀程度减小,长石溶蚀程度增加。次生孔隙有粒间溶孔、粒内溶孔、胶结物溶孔、铸模孔以及裂缝(隙)等。垂向上从上至下,对应深度2375~2675m、2975~3350m、3675~4200m和4500m以下依次发育4个次生孔隙带,其主要形成机理有: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产生的酸性流体的溶解作用;异常高压环境中的热循环对流、幕式排烃以及异常高压导致的生油窗扩展作用;不整合面和断裂带附近的淋滤作用等。图7表2参15
  • 李宏义;姜振学;庞雄奇;罗群;李玉喜
    , 2006, 33(5): 138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柴达木盆地南缘昆北地区断裂上盘富集油气,而柴北缘中、浅层油气藏主要赋存于断裂下盘圈闭之中。研究认为,柴北缘滑脱断裂下盘圈闭油气富集的根本原因是:①柴北缘中、浅层滑脱断裂本身不是油源断裂,不能直接向其上盘圈闭提供油气;②柴北缘中、浅层滑脱断裂(带)在垂向上因封闭性不同而具有分带性,即主断裂带封闭性最强,其上、下带封闭能力变差,这是油气沿断裂带下带运移的先决地质条件;③滑脱断裂主断面之下的下带因地质条件的变化,其封闭性由上而下逐渐变好,为滑脱断裂下盘多层油气的聚集提供了遮挡条件。因此,有基底油源断裂沟通的滑脱断裂下盘是柴北缘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而上盘则存在较大的勘探风险。图6参12
  • 岳志鹏;曾俊;高志卫;刘玉亮
    , 2006, 33(5): 138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MS1井现场实钻录井资料为依据,结合研究区构造、沉积发育史分析,引入“沉积分异作用”、“混合沉积作用”及物源区与沉积区“岩石倒序规律”,对惠民凹陷孔一段—沙四段的“膏盐岩”层的物源进行了反序追踪对比。孔一段—沙四段的“膏盐岩”层段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石膏”层,而是物理、化学共同作用形成的湖盆化学盐类与砂岩的混合沉积,是邻近凸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风化剥蚀后提供物源及气候干旱导致湖盆收缩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准确定名应该为“含膏质粉、细砂岩”。图2表3参12
  • 程晓敢;唐其升;陈汉林;秦都;杨树锋
    , 2006, 33(5): 138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钻井资料、地震资料并结合区域资料,对渤海湾南部埕岛地区的中生代构造特征及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埕岛地区三叠纪以挤压变形为特征,变形的构造线方向为北西—北北西向,发育了北西向背斜和北北西向逆断层,埕北20断层在此时期是典型的逆冲断层;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以伸展变形为特征,发育了受北北西向断层控制的断陷,在断陷内发育了巨厚的中生界,埕北20断层此时为研究区主要正断层,同时还受走滑作用的影响,近东西向右行走滑断层错断了北北西向的埕北20断层;晚白垩世受挤压应力的影响发生变形,早期正断层发生正反转,断层上盘发育了与断层形态有关的褶皱。图8参8
  • 苏惠;许化政;张金川;曲丽萍;王萍霞;曾探;李桂霞;乔朝泽
    , 2006, 33(5): 138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东濮凹陷沙三段(Es3)发育盐岩和膏盐岩,岩心观察见有冲刷面、泥裂、波痕等浅水和暴露标志,地震剖面显示有低位楔、削截面、下超等湖岸线进退现象,说明Es3沉积期古湖泊水体深度变化大。高水位期沉积深灰色、暗色泥岩与少量重力流砂体,低水位期沉积盐岩、膏岩,发育低位三角洲与扇三角洲沉积,纵向形成深湖泥岩与蒸发岩、低位砂岩的频繁互层。分析认为,盐岩为浅水成因,盐源为周边隆起的中、下奥陶统。这一认识不同于过去“高山深盆”、“深水成盐”和“海相成因”的观点,将给东濮凹陷沉积古地理、古环境研究带来新的认识。图6表3参13
  • 油气田开发
  • 计秉玉;梁文福
    , 2006, 33(5): 138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传统开发地质学已不能满足蓬勃发展的多元化开采技术需要的实际情况,论述了建立油田开发地质学应用分支的必要性。从开发技术应用和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近期内将油田开发地质学划分为水驱开发地质学和三次采油开发地质学两个应用分支,开展个性化、专门化研究的构想。在传统开发地质学的基础上,水驱开发地质学目前重点发展水平井和调剖(驱)开发地质;三次采油开发地质学重点发展聚合物驱开发地质、化学复合驱开发地质、微生物采油地质和热力学法采油地质。应用分支的建立和发展要以相应的开发机理研究为基础,围绕油田开发设计需要,制定相应的研究内容、方法和规范,并通过开发实践逐步发展和完善。图1参7
  • 朱怀江;刘强;沈平平;罗健辉;杨静波;刘玉章
    , 2006, 33(5): 138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驱油用水溶性聚合物分子流经多孔介质时经受孔喉尺寸的自然选择作用。根据“架桥”原理,可对孔喉形成较稳定堵塞的聚合物分子水动力学半径(Rh)与孔喉半径(R)的关系为:Rh大于0.46R。通常,适于聚合物驱油藏的平均孔喉半径中值约为4~16μm。聚合物分子尺寸的归一化权重分布函数在10nm至数百纳米出现主分布峰,并可能带有水动力学半径为103nm数量级或更大的次分布峰。聚合物分子线团越大,在矿化度上升、溶液电场加强后越易被压缩。超大聚合物分子被压缩后使归一化权重分布函数主峰向分子尺寸更大方向移动。梳形聚合物分子结构的改性增强主链刚性,使水动力学半径升高,产生增黏效果。与分子量和水解度相近的聚丙烯酰胺相比,梳形聚合物溶液的增黏幅度高于水动力学半径变化程度。聚合物驱中水动力学半径大于103nm数量级的聚合物分子易造成孔喉半径较小的部分多孔介质堵塞,使用清水配制聚合物溶液时此现象更严重。图5表6参10
  • 曾祥平;杨海中;王宏;姜开惠
    , 2006, 33(5): 139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孤岛油田南区是被断层复杂化的稠油、疏松砂岩油藏,地质条件复杂,区内共有大小断层13条,将该区切割成11个断块,各主要断块都有自己独立的油水系统,对聚合物驱油产生了不利影响。为了准确识别断裂系统,调整油田的注采对应关系,提高油田的开发水平,利用小波多尺度边缘检测技术、相干体分析技术对区内的低序级断层进行了多轮解释,重新绘制了该区的断层分布图,并利用干扰试井、动态分析等方法对新解释断裂系统的准确性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调整了注采对应关系,开展了注聚合物综合调整,聚合物驱增油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图9表2参9
  • 黄中伟;李根生;刘全国;刘玲玲;聂晓莉
    , 2006, 33(5): 139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常规的物理及化学解堵方法虽然可以解除近井地带不同深度的杂质污染,但脱落的堵塞物(特别是酸化后形成的酸渣)难以返排出地层,从而影响解堵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适用于油水井的新型解堵工艺,其作业过程可分为两步:用酸液作为工作液,采用高效自振空化喷嘴,采用双振荡枪形成2组振源,在地层中的局部点叠加振动振幅,从而增强处理效果,实施深部复合解堵;下入封隔器,从环空泵入清水,清水流经地层带出杂质后再由油管排出井外,达到彻底清除地层污染的目的。该技术在胜利油田胜利采油厂注水井上现场应用了13井次,解堵增注效果十分显著。图4表1参8
  • 周海民;常学军;郝建明;郑家朋
    , 2006, 33(5): 139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冀东油田属渤海湾断陷盆地典型的复杂小断块油田,近两年,在大力加强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应用水平井开发新技术,使水平井技术在冀东复杂断块油田开发中的应用规模迅速扩大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水平井开发技术应用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索和总结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冀东油田复杂断块油藏特点的水平井应用技术方法,主要包括水平井适应性评价、方案部署、设计、钻井、测井和录井、采油以及生产管理等6个方面14个环节,该技术方法的配套应用既有效地保证了冀东复杂小断块油藏水平井开发技术的应用效果,又为进一步推动水平井技术进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尚堡油田浅层南区高63断块多油层小断块层状边底水驱油藏、高尚堡油田浅层北区油藏Ng8小层难采储量的高效开发以及利用小井眼侧钻水平井高效挖潜技术改善老区开发效果的实践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图2参8
  • 王瑞和;张玉哲;步玉环;刘继林;张锐
    , 2006, 33(5): 139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平井开采时流入剖面不均匀,传统的产能解析公式或恒生产指数的计算方法难以准确预测其产能。假设地层均质,将射孔完井水平井筒分为多个井筒单元段,采用拟三维思想,把流体在三维空间的流动分为垂直裂缝流、近井区径向流和孔眼汇聚流,并考虑地层伤害的影响,建立井筒单元段的油藏渗流模型。根据孔眼注入对水平井筒中流体流动的影响,将井筒压力损失分为摩擦损失和加速损失两部分,基于质量、动量守恒原理,建立井筒流动压力损失模型。将油藏渗流与井筒流动耦合计算,开发了应用软件,井壁流入剖面计算结果表明,从水平井筒末端到跟端,井壁注入量逐渐增大;水平井产能计算结果与油井实际产量吻合较好。图1表2参14
  • 任勇;郭建春;赵金洲;叶登胜
    , 2006, 33(5): 139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对酸化压裂井压后裂缝参数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解释,以模拟停泵前后裂缝内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为思路,以停泵后缝内的物质平衡方程为主线,建立酸化压裂井停泵后的缝内压力递减模型,并提出了针对酸化压裂井裂缝参数解释、评估的“曲线拟合”法。该模型考虑了地层温度和流体(残酸和CO2)压缩性的影响,能有效模拟停泵后的压力降落,进而解释出酸蚀裂缝几何尺寸、闭合压力、酸液滤失系数及液体效率等参数,从而为酸化压裂施工评价和优化酸化压裂设计提供直接可靠的技术手段。图2表1参5
  • 李永太;宋晓峰
    , 2006, 33(5): 139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安塞油田长6段油藏渗透率为0.96~2.90 mD,孔隙度为11.00%~13.25%,孔隙以小孔、细喉为主,地饱压差值仅为2.94~3.66MPa,油层供液能力差,为典型的特低渗透岩性储集层,此为油井低产的主要地质因素。胶结物中酸敏性矿物含量高(6.19%),是常规酸处理工艺造成储集层伤害的潜在因素。地层水矿化度高达89 850mg/L,严重的油层结垢是造成单井产量降低的重要因素。在安塞油田实施暂堵压裂16口井,平均单井日增油1.85t,平均有效期84.1d;泡沫清洗10口井,平均单井日增油1.13t,平均有效期52.8d;酸处理99口井,平均单井日增油1.10t,平均有效期128.9d;清防垢处理18口井,平均单井日增油1.90t,平均有效期330d。分析认为,清防垢施工处理半径较大是结垢处理效果较好的主要原因。有效增大油层压裂和酸处理半径是进一步提高压裂和酸处理效果的有效途径。图2表5参7
  • 国际交流与合作
  • 王青;张映红;赵新军;朱恩永;杨瑞财;农贡;刘宇
    , 2006, 33(5): 139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秘鲁Maranon盆地是安第斯山山前的前陆盆地之一。结合该盆地的勘探历史和勘探现状,对相关的钻井、物探以及地球化学等资料进行石油地质综合分析,评价了该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及其勘探潜力。Maranon盆地内有三叠-侏罗系的Pucara组和白垩系的Chonta组两套主要烃源岩,分别于晚侏罗世和始新世开始成熟生烃。Pucara组生成的原油运移至该组地层的剥蚀面,充注至白垩系,但遭到后期造山运动的破坏,通过再次运移聚集成藏;Chonta组生成的原油向盆地东北部运移聚集成藏。盆地内的圈闭类型有背斜、断鼻、断块和地层圈闭等,可能发育多套储盖组合。Maranon盆地西部逆冲—前渊带和无古生界构造圈闭背景的白垩系圈闭、Pucara组碳酸盐岩圈闭以及白垩系Chonta组以下地层潜在的含油气圈闭是该盆地3个重要的潜力勘探领域。图4表1参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