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09年, 第3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油气勘探
  • 赵文智;邹才能;李建忠;冯志强;张光亚;胡素云;匡立春;张研
    , 2009, 36(1): 167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东、西部地区火山岩油气成藏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其共性特征是:生储盖组合类型均以近源组合为主;物性受埋深影响小,非均质性普遍较强;主力烃源岩以煤系泥岩为主,演化程度普遍较高。差异表现为:东部火山岩多形成于中、新生代陆内裂谷,以中酸性为主,以受深大断裂控制的中心式喷发为主,西部火山岩多形成于古生代陆内裂谷和岛弧,以中基性为主,喷发期次和类型多;东部火山岩储集空间以原生气孔和裂缝为主,西部主要以次生溶孔和裂缝为主;东部以岩性、构造-岩性气藏为主,成藏受生烃中心、深大断裂和火山岩喷发结构控制,原位性明显,西部多为地层不整合油气藏,不整合面、烃源岩和大型断裂是主要控制因素,原位性和异位性兼有。图11表1参23
  • 张宝民;刘静江
    , 2009, 36(1): 167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岩溶储集层分布广泛,可建立地质、录井、测井和地震综合识别标志,并可应用不整合面、洞穴碎屑充填物岩性及其古生物和元素地球化学等方法定时断代。其成因类型包括潜山、礁滩体、内幕、顺层深潜流、垂向深潜流和热流体岩溶,前3个属于基准面岩溶,受不同级别的层序界面控制;后3个为非基准面岩溶,主要受构造和断裂控制。岩溶相带划分应充分考虑基准面、非基准面岩溶的内在联系和深部湍流带的存在以及岩溶成因类型。含油气盆地碳酸盐岩层系溶蚀流体的复原及溶蚀孔洞缝和大型溶洞溶蚀机理分析对油气储集层评价和预测至关重要。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方面,强调在进一步深化非地带性内营力研究的同时,应加强对地带性外营力的研究。图15表4参45
  • 王勃;李景明;张义;王红岩;刘洪林;李贵中;马京长
    , 2009, 36(1): 167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低煤阶煤层气是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一个相当重要的潜在接替领域。中国含煤盆地的地质构造背景复杂,多数煤田经历了不同期次、不同性质构造及其组合以及应力-应变对煤储集层的改造,煤层气的富集成藏有自身的特点:厚度大、层数多、含气量低、渗透性较好、煤层气资源量和资源丰度大,厚度大而分布广泛的煤层及巨大的煤炭资源弥补了含气量小的缺点,使得低煤阶煤层气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低煤阶煤层气藏开发过程中解吸引起的基质收缩效应造成储集层渗透率增大,从而有利于低煤阶煤层气的开发,易形成工业性气流。低煤阶煤层气成藏过程简单,多为一次沉降,一次调整,如果构造、成煤环境及水文地质等主控因素能够有利匹配,有可能形成煤层气高产富集区。图1表1参18
  • 倪云燕;戴金星;周庆华;罗霞;胡安平;杨春
    , 2009, 36(1): 167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发育各种成因天然气,其无机成因烷烃气具有典型的负碳同位素系列(δ13C1>δ13C2>δ13C3 >δ13C4),并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大于-30‰,R/Ra大于0.5。根据二源混合(无机成因气与热成因气的混合)模拟计算结果,无机成因气端元组分与煤成气或油型气混合后,大部分混合气都需要无机成因气所占比例高于80%才能发生负碳同位素系列,混合气的甲烷碳同位素组成远远偏重于徐家围子断陷无机成因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主峰值。因此,认为徐家围子断陷无机成因烷烃气不可能完全是二源混合的结果。另外,煤成气与油型气之间的混合模拟说明有机成因气之间的混合无法产生负碳同位素系列,进一步佐证了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负碳同位素系列的无机成因。图5表7参48
  • 朱如凯;赵霞;刘柳红;王雪松;张鼐;郭宏莉;宋丽红
    , 2009, 36(1): 167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体系的综合分析和对储集层主控因素的解剖,研究低孔低渗背景下相对优质储集层的形成条件,并对有效储集层进行区域评价预测。须家河组除须一段局部发育海陆交互相沉积外,其余各段均属陆相沉积,发育冲积扇、河流、扇三角洲、河流三角洲和湖泊等沉积体系,相带展布和古地理演化均与区域构造运动密切相关。原始沉积相带(辫状河主河道砂坝微相)和后期溶蚀作用共同控制了有利储集层分布,石英Ⅱ、Ⅲ期加大和胶结物发育是砂岩致密化主要原因之一;有利储集层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平原高能河道中,中—粗粒砂岩最为有利。结合储集层有效厚度和储集性分析资料,对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二段、四段、六段有利储集层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结果显示川中—川南过渡带是最有利的储集层分布区。图7表1参16
  • 李明瑞;窦伟坦;蔺宏斌;张清;焦积田
    , 2009, 36(1): 167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气藏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岩性气藏,其特点是气源充足、多层系含气、致密砂岩储集层发育、盖层封闭条件相对较好。根据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气藏形成特征,以成藏期次为主线,以致密岩性圈闭为重点,综合考虑成藏主控因素,分别对早侏罗世末期、晚侏罗世中晚期、早白垩世末期、早白垩世末期至今4个具有代表性的阶段进行了成藏模式分析,认为晚侏罗世中晚期及早白垩世末期是盆地东部天然气成藏的关键时期。受致密岩性圈闭气藏储集层物性差的影响,输导层不同决定了天然气二次运移的方式不同,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形成的天然气气藏在平面上连片性好,而石千峰组及上石盒子组天然气在输导层发育的地方常形成“小而肥”的次生气藏。图3表2参22
  • 孙龙德;江同文;徐汉林;单家增;练章贵
    , 2009, 36(1): 168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非稳态油藏是指在油气充注或调整过程之中、尚未形成统一的油水界面、油气水处于动态非平衡状态下的油气富集体,其主要特征是在相互连通的储集体内出现油水界面大幅度倾斜或油气水关系倒置等异常现象。以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油藏为例,通过倾斜油水界面成因分析,认为现今东河砂岩油藏正处于油藏的调整充注期,油气富集具有明显的非稳态性,新构造运动是油水界面大幅度倾斜的主要原因。在物理模拟的基础上提出了非稳态油藏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哈得逊油田的勘探开发实践,经过近3 a的滚动勘探开发,油田储量不断增长,目前已成为塔里木盆地乃至中国第1个探明储量超亿吨的大型海相砂岩油田。图5参11
  • 孙圆辉;宋新民;冉启全;孙岩;高兴军;宋文礼;张大威
    , 2009, 36(1): 168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岩心观察、岩屑薄片分析、ECS成分识别以及FMI岩石结构及构造解释,共识别出2大类(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8种(少孔和致密流纹岩、气孔流纹岩、原地自碎角砾化熔岩、晶屑熔结凝灰岩、含角砾晶屑熔结凝灰岩、火山角砾岩、火山集块岩和沉凝灰岩)火山岩岩性。以单井岩性识别及岩相划分为基础,应用地震属性分析、波形分类等方法,建立了3大类8种亚相的岩相模式。通过对火山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及孔缝组合进行分析,研究了原地自碎角砾化熔岩(溢流相顶部亚相)等岩性、岩相对火山岩储集层发育的控制作用,总结了长岭气田有利储集层分布规律及对应岩性、岩相特征,为油田开发方案优化及开发层位优选提供了依据。图5表3参10
  • 张义娜;朱筱敏;刘长利
    , 2009, 36(1): 168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震沉积学是利用地震资料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一门新兴学科。地震沉积学主要利用三维地震信息和现代地球物理技术进行沉积体系、沉积相平面展布以及沉积发育史研究,它强调在高精度等时对比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利用地震资料的横向分辨率、特殊地震处理技术(90°相位调整和地层切片技术),结合关键井岩性资料以及不同成因类型砂体的地貌形态,恢复沉积类型和沉积演化历史。在中亚南部三维地震资料区下白垩统开展地震沉积学应用研究,通过对一系列地层切片的研究,结合钻井岩心信息进行动态解释,获得了研究层段从下至上主要经历了辫状河三角洲相—湖相—三角洲相—湖相—辫状河相的沉积演化过程的认识。图7参19
  • 油气田开发
  • 蔡文斌;李兆敏;张霞林;张波;张琪
    , 2009, 36(1): 168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平井井筒应力分布和岩石破坏准则构成了水平井压裂裂缝起裂数学模型,利用迭代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分析表明,井筒方位角不同,最小水平主应力和垂直主应力对裂缝的起裂压力影响规律不同,在井筒方位角为0时最不容易起裂,而在井筒方位角为90°时最容易起裂。现有的裂缝延伸模型中,全三维裂缝延伸模型计算结果与Fracpro-PT软件计算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适合水平井压裂裂缝延伸模拟,裂缝间距较长时,多条裂缝延伸模型可以在考虑裂缝之间干扰的基础上结合单裂缝延伸模型建立。现场多条裂缝压裂可以总结为限流法压裂和分段压裂两种,限流法施工相对简单,改造强度相对较小,分段压裂改造强度大,但工具设备和工艺要求高,现场水平井压裂作业时应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压裂工艺。图4表1参14
  • 王家禄;刘玉章;陈茂谦;刘莉;高建
    , 2009, 36(1): 168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低渗透油藏裂缝与基质交渗流动的理论模型和物理模型,建立了裂缝与基质之间动态渗吸的实验方法并就裂缝内驱替速度、油水黏度比、润湿性、初始含水饱和度等参数对动态渗吸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对于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在压力梯度作用下水在裂缝内流动,同时由于毛细管力作用水渗吸到基质内,渗吸到基质中的水将油替换出来渗流到裂缝中,注入水再将裂缝中的油驱替到出口端,这就是裂缝与基质之间的交渗流动。动态渗吸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存在一个最佳驱替速度(3.0 mL/h),渗吸效率最高为35.5%;在一定的驱替速度范围内,由于毛细管力与黏性力的共同作用,渗吸效果最好。亲水岩心的动态渗吸效果最好。油水黏度比越小,动态渗吸效果越好。初始含水饱和度越高,毛细管力越小,动态渗吸效果越差。图6参20
  • 赵国良;沈平平;穆龙新;高文凯;李艳明
    , 2009, 36(1): 168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水平井开发薄层油藏是目前油田开发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何利用地震、地质、测井、试井等信息,采用最佳建模策略,建立能够满足薄层油藏水平井开发要求的高精度储集层地质模型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以阿曼DL油田为例,针对研究区碳酸盐岩储集层沉积成因特点,根据多学科综合一体化原则,基于地质概念,集成多种数据进行综合建模研究,采用“三步建模法”(储集层沉积模式;沉积相模型;储集层参数模型),将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相结合,建模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分支水平井资料,提高了模型的精度。通过模型统计对比及油藏数值模拟检验,证实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图7参10
  • 罗万静;王晓冬;李凡华
    , 2009, 36(1): 168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段射孔是一种常用的水平井射孔工艺。由于多个射孔段的存在,使得水平井每个射孔段的产能预测变得十分复杂。用Fourier正弦变换、势的叠加原理、三角函数变换、渐进分析求解圆形封闭地层水平井三维拟稳态渗流问题,得到水平井的均匀流量产量模型。通过与直井产能对比,求得水平井拟稳态当量井径,再利用压降叠加原理建立了分段射孔水平井产能计算方法。研究表明,分段射孔时,相同射孔长度下,端部产量最大,而中部井段产量最小;多个射孔段同时投产时,射孔长度对射孔段产量的影响较射孔间距大。水平井射孔时宜采用中间段长、端部段短的不等距射孔方式,以期达到均衡开采或者注入。此方法可以用于确定水平井射孔段分段产量。图3表1参18
  • 张广清;陈勉
    , 2009, 36(1): 168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岩石力学试验测试和现场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通过大量计算研究了定向射孔水力裂缝形态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定向射孔水力裂缝起裂主要受相邻射孔之间应力干扰的影响,而影响定向射孔水力裂缝形态的主要因素为定向射孔方向与最大地应力方位的夹角和水平应力差。水力裂缝不一定沿着定向射孔的方位起裂;定向射孔形成的水力初始裂缝一般为锯齿状;在水平应力差和射孔夹角较大的情况下,容易形成由定向射孔和最大地应力方位起始的双裂缝。提高地应力测试和定向射孔的精度可以有效避免复杂形态水力裂缝的产生。图7参13
  • 龙秋莲;朱怀江;谢红星;刘强;白凤鸾;陈秋芬
    , 2009, 36(1): 169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遏制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油井含水上升过快的趋势,针对塔河油田储集层条件,对两种有效堵剂(改性栲胶堵剂和柔性堵剂)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改性栲胶堵剂高温稳定性好、耐高矿化度盐水侵蚀;柔性堵剂在高温和高矿化度环境中可长期稳定,且易解堵,是封堵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出水缝洞的可选材料。利用两种堵剂进行缝洞型碳酸盐岩岩心封堵实验,结果表明:增大堵剂用量的初期主要使封堵层深度变大,突破压力梯度升高;当封堵层达到一定的深度后,堵剂堆积使流动通道变窄小,可大幅度提高残余阻力系数。图5表3参15
  • 石油工程
  • 赵峰;唐洪明;孟英峰;李皋;邢希金
    , 2009, 36(1): 169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具有孔喉细小、强亲水、裂缝发育等特点,在作业过程中易于受到损害,即使在欠平衡条件下,仍然具有一定的损害可能。在水基欠平衡钻井条件下,低渗致密砂岩气藏主要的损害方式为水锁和应力敏感。利用裂缝可视化测试系统、毛管流动孔隙结构仪等分析测试手段评价了低渗致密气藏的水锁和应力敏感损害。研究表明,低渗致密气藏在欠平衡条件下仍有很强的水锁损害可能,初始渗透率越低,水锁损害程度越大;有效应力一定时,欠压值越小,水锁损害程度越大,过小的欠压值不能起到保护储集层的作用;欠压值一定时,有效应力越大,水锁损害程度越大。目前对欠平衡条件下的水锁损害评价还处于摸索阶段,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是储集层原地作业条件的真实模拟以及将室内实验结果应用于现场工程设计。图7表6参13
  • 国际交流与合作
  • 毛治国;樊太亮;王宏语;孙圆辉;刘亚明;高志前;白斌
    , 2009, 36(1): 169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苏门答腊盆地是在欧亚、印度洋-澳大利亚、太平洋三大板块交汇处发育起来的新生代弧后裂谷沉积盆地,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海进—海退旋回,发育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浅海碳酸盐岩等多种沉积体系。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厘定南苏门答腊盆地北部新生代层序地层格架,分析层序地层格架与成藏要素之间的关系。地层层序发育演化的规律性与旋回性控制了烃源岩、疏导体系以及储集层、盖层发育的位置和组合方式。岩性-地层油气藏在层序中的分布与烃源岩成烃演化、储集层展布、生储盖组合型式及疏导体系等地质条件密切相关,是有规律的,是可以预测的。南苏门答腊盆地北部发育3大类8亚类岩性-地层油气藏,构成盆地油气储量接替的重要勘探领域。图5参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