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08年, 第3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国际交流与合作
  • 邓荣敬;邓运华;于水;侯读杰
    , 2008, 35(6): 165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根据该盆地50余年油气勘探开发主要成果及其主要地质资料,研究其石油地质特征,总结其成藏和油气富集规律。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是早白垩世开始发育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包括裂谷期和漂移期两个演化阶段,盆地形成发育与冈瓦纳大陆裂解和南大西洋、赤道大西洋张开有关。始新世以来长期海退形成了现今的尼日尔三角洲,自下而上发育阿卡塔组、阿格巴达组和贝宁组3个岩性地层单元。三角洲前积推进过程中,在大陆边缘重力作用下,自北向南形成了尼日尔三角洲伸展构造区、底辟构造区和逆冲推覆构造区。深水区的大型底辟—逆冲构造圈闭和陆地—浅海伸展构造区的深层大型断块圈闭、断鼻构造圈闭、构造翼部大型的岩性圈闭是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今后寻找大油气田的主要地区。图4表1参43
  • 油气勘探
  • 赵文智;汪泽成;王红军;王兆云
    , 2008, 35(6): 165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中国陆上发现的一批中、低丰度大型油气田具有低孔渗、小油(气)柱、低储量丰度和规模大等特点。中、低丰度油气藏大面积成藏的有利条件是:大型敞流湖盆腹地发育大型牵引流成因砂体,与烃源岩呈“三明治”结构大面积间互,为成藏奠定了基础;小油气柱、常压—低压系统降低成藏对盖层质量的要求;储集体内部非均质性强烈,气藏整体连通性差,降低了气体逸散能量,保证油气在包括地质条件相对劣质区的大范围成藏;抬升卸载环境导致气源岩解吸面状排烃,有利于晚期大面积成藏。研究表明,中国陆上大型坳陷盆地向斜区具有发现大型岩性油气藏的良好前景,这一认识已在鄂尔多斯、松辽和四川盆地向斜区油气勘探中发挥了指导作用,推动油气储量大幅度增长,未来仍有良好发展潜力。图7表3参18
  • 刘景彦;王清华;林畅松;张丽娟;雷燕平;胡广成;胡博
    , 2008, 35(6): 165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层序-体系域格架内对库车坳陷西部库姆格列木群各岩性段进行分析对比和沉积古地理恢复,建立层序-体系域格架内的储盖组合和配置体系,对有利储集砂体分布区进行预测。库姆格列木群三级层序Esq1低位体系域和Esq2低位—水进体系域发育两套粗碎屑砂体,Esq1和Esq2层序的盐岩、膏岩和泥岩广泛分布,封盖能力好,与两套砂岩储集层构成优质储盖组合。从有利储集体分布来看,北部山前带向盆地推进的河流体系、西部温宿凸起东缘的扇三角洲体系及南部英买古低隆起带的下切谷充填、河流三角洲体系形成有利储集砂体,坳陷北缘克拉苏—大北区带、南部秋里塔格—却勒及其以南地区、西部温宿凸起北部及东部地区是勘探的有利目标区。图6参12
  • 席胜利;李文厚;李荣西
    , 2008, 35(6): 165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恢复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马家滩地区长7烃源岩在不同构造热演化阶段的原始成熟度,研究其生烃期次及油气成藏特征。研究表明,长7烃源岩发生过3次生烃作用,第1次生烃作用发生在晚侏罗世,长7烃源岩Ro值为0.71%,进入大量生油阶段,但晚侏罗世晚期构造抬升作用使这次生烃产物破坏殆尽;第2次生烃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长7烃源岩Ro值达0.89%,进入生油高峰阶段,是本区最重要的一次生油作用和成藏过程,与这次成藏事件相关的推覆构造圈闭是本区三叠系油气藏勘探的重点;古近纪晚期以来长7烃源岩由于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而再次深埋藏,马家滩断褶构造带存在第3次生油和晚期成藏的良好条件,与晚期断裂构造有关的复合油气藏是值得重视的勘探目标。图5表2参26
  • 付金华;魏新善;任军峰
    , 2008, 35(6): 165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上古生界发育大面积分布的岩性气藏。经过近40余年的勘探,已经在伊陕斜坡上古生界发现并探明了苏里格、乌审旗、榆林、大牛地、子洲和米脂等6个大型气田,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达13 126.54×108 m3,天然气勘探成果显著。研究其成藏机理发现,大面积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有:煤系烃源岩分布范围广、“广覆式”生烃,为大面积含气奠定了物质基础;盆地北部河流—三角洲沉积砂体大面积发育,为大面积含气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上古生界储集层致密后成藏以及盆地构造的稳定性均有利于气藏的后期保存。上述几个成藏要素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有效配置、共同作用,形成了现今上古生界岩性气藏大面积分布的格局。图3表1参25
  • 王桂宏;马达德;张启全;李军
    , 2008, 35(6): 165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穿过赛什腾山南侧构造边界的地震剖面显示,赛什腾山南缘断裂带总体表现为扭动特征。该断裂带在西端主要表现为向北、向上冲断;中部以高角度为特征;东缘(1001测线剖面)则表现为低角度、向盆地方向的逆冲断层,可能是走滑断裂构造端部的构造转换,为伴生构造样式。柴达木盆地北缘(柴北缘)的边界造山带并没有向盆地方向大规模逆冲,赛什腾山山前的东台1井及绿梁山山前的尕丘1井均未钻遇被山体掩覆的新地层,而是钻遇了高角度断裂带,也说明山体向南侧的逆冲规模较小。因此,新生代以来柴北缘地区的构造变形以走滑变形为主,逆冲推覆是走滑构造的伴生产物。柴北缘走滑断裂带构造变形具有反转特征,并不是原生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地带,走滑带之间的块体可能是相对稳定的块体,具有较有利的成藏条件。图7参12
  • 李婧婧;汤达祯;许浩;王东营;陶树;周传祎;高冠峰
    , 2008, 35(6): 165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热解气相色谱能提供热解产物的详细组成,是研究油页岩品质的有利手段。大黄山油页岩矿区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博格达山北麓油页岩矿带的主体位置,大黄山油页岩的热解产物以正构烃为主,约占热解产物的90%。热解时干酪根核外的脂族基团断裂,形成烷基自由基,其得、失氢自由基就生成正构烷烃、烯烃。受空间位阻影响,烯烃的生成需要更多的能量,且短链烷基自由基(C14-)生成烯烃的几率大于长链烷基自由基(C15+)。利用C1—C4、C5—C14、C15+三段正构烃的相对百分含量能较好地区分不同类型干酪根。正构烷烃/正构烯烃值也能准确地区分不同类型的干酪根,Ⅰ型干酪根该比值小于2.17,Ⅱ型干酪根该比值大于2.17。该地区油页岩与美国绿河页岩相似,热解产物绝大部分为高蜡石蜡基原油。图11表2参17
  • 周凤鸣;司兆伟;马越蛟;徐风;彭银辉;贺忠文
    , 2008, 35(6): 165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发育了大量低电阻率油气层,岩性、物性、地层水性质的剧烈变化以及盐水钻井液深侵入是导致储集层电阻率大幅降低、油水层电性特征差异减小的两大主要因素。以南堡凹陷中浅层油气藏测井资料为基础,充分利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等有效测井信息和MDT测井技术信息,提出了以岩性识别为核心、以多参数交会图技术为手段、同时有效参考MDT非电阻率测井信息和气测录井等非测井信息的低电阻率油气层综合识别方法,Rwa(Rt)-ΔGR,Rwa(Rt)/Rwa(SP)-ΔGR,\[Rwa(Rt)/Rwa(SP)\]/(1-ΔGR)-C3含量交会图版的油水层解释符合率均达到96%以上。对南堡凹陷××3井、××4井、××5井进行了油水层识别,识别结论与试油试采结果一致,证实了低电阻率油气层综合识别方法与评价结果的正确性。图10参10
  • 姚根顺;袁圣强;吴时国;仲闯
    , 2008, 35(6): 166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新采集的地震资料,从物源供给模式入手,分析琼东南盆地南部陆坡区新生代地层的沉积层序、物源特征及其油气勘探前景。研究区具典型断陷-坳陷双层地质结构,表现南北向双物源特点。断陷期物源供给主要来自南部的西沙隆起和西南方向的中南半岛,同时还接受北部华南地块物源;拗陷期为以中南半岛物源供给为主。断陷期,南部沉积物在陵水组形成大规模前积体,并与北部物源形成的水下扇在凹陷中央交汇;拗陷期,三亚组发育大规模浊积水道,梅山组沉积期研究区东南方向发育较大规模的生物礁,黄流组沉积末期发育大规模下切谷。第四纪晚期,北部物源与南部物源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交汇。地震资料和盆地模拟显示,位于生烃凹陷上方的多期次水下扇和富砂浊积水道储集层,是良好的深水油气勘探目标。图7参19
  • 赵宗举
    , 2008, 35(6): 166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包括6类:礁滩、古潜山(古风化壳岩溶)、内幕白云岩、斜坡扇、白垩及裂缝性灰岩储集层。礁滩储集层油气藏的勘探主要在于落实层序及旋回地层格架下不同古地理位置的礁滩体时空分布;灰岩古潜山储集层油气藏的勘探主要在于识别岩溶缝洞系统及其充填物性质(油、气、水及溶洞沉积物等);白云岩(内幕白云岩、白云岩古潜山)储集层油气藏的勘探主要在于寻找具备有效直接盖层/储盖组合的构造(背斜型)圈闭;斜坡扇储集层油气藏勘探的首要任务是落实层序格架下与I型层序界面相关的斜坡扇体的时空分布;白垩及裂缝性灰岩储集层油气藏的勘探应主要考虑发育有效裂缝带的构造(背斜型或断背斜型)圈闭。图5表9参16
  • 叶勇;雷迎春;张友焱;罗伦才;胡艳
    , 2008, 35(6): 166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震勘探中,在满足地下探测目标要求的前提条件下,结合地表地貌及地质情况,选择较好的测线部署方案是取得较好资料的基础。为使高陡山地及低信噪比地区地震测线部署方案有利于地震实施、激发和接收,通过在复杂地表地震工区的探索、研究和实践,建立了基于遥感信息的测线评价与半自动优选方法。该方法利用从遥感信息中提取的DEM(数字高程模型)、坡度、相对湿度、地表糙度、岩性等信息对测线位置的可实施性、激发与接收条件进行评价,能够从根据原始测线部署产生的待选测线中优选出较佳的地震测线部署方案。在塔里木西秋里塔格探区的应用证实,该方法能改善测线的采集条件与可实施性,进而改善资料品质并降低勘探成本。图7参14
  • 徐冠军;王培荣;刘建宪;肖廷荣;任冬苓
    , 2008, 35(6): 166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液氮冷冻—冲击粉碎—密闭加热脱附—氦气吹扫—冷阱捕集—气相色谱在线分析装置(专利申请号2007101194606)对粒径达2 cm左右的烃源岩样品进行轻烃在线分析。因样品粒径大,大大减少了样品在粉碎前、后轻馏分的损失,较好地保留了烃源岩分散有机质中轻馏分的原始面貌。所获色谱图中,由C5至C13大约可得203个化合物的色谱峰;在C6—C8馏分段中,通常较难分离的谱峰分离对(2-甲基己烷与2,3-二甲基戊烷)可得到低于半峰宽的较满意分离,尚可见3-乙基戊烷呈肩峰出现。重复性实验证明该方法重复性较好。以准噶尔盆地烃源岩样品为例,对该分析方法在油源对比研究中的应用作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此方法有可能为油气勘探中油源的识别和残留烃量的计算等提供一个新的研究工具。图3表6参19
  • 油气田开发
  • 张义堂;李秀峦;张霞
    , 2008, 35(6): 166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注汽速率、井底蒸汽干度、采注比及油藏压力对稠油油藏蒸汽驱开发效果的影响,给出了具体的量化指标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普通稠油油藏,要达到较好的蒸汽驱开发效果,必须满足以下条件:①注汽速率大于等于1.6 m3/(d·hm2·m),从而保持蒸汽带的不断扩展,并保持井底蒸汽干度;②井底蒸汽干度大于等于40%,反映蒸汽驱对单位注入流体热焓的要求;③油藏压力小于5.0 MPa,最好为1.0~3.0 MPa,保持较低的油藏压力可提高蒸汽波及体积;④蒸汽驱稳定阶段的瞬时采注比大于等于1.2,才能真正实现蒸汽驱。辽河油田齐40块蒸汽驱先导试验和扩大试验的方案设计、跟踪调整及评价表明,提出的有关量化指标已成为蒸汽驱方案设计、跟踪调整和评价的四项基本准则。图6表1参10
  • 马红卫;刘玉章;李宜坤;熊春明;李之燕;李才雄;田建儒
    , 2008, 35(6): 166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柔性转向剂化学稳定性高,单轴抗拉、抗压缩实验表明柔性转向剂可任意变形,韧性好、不易破碎断裂。一维孔喉模型实验表明柔性转向剂的门槛压力与喉粒径比呈指数关系,当地层压差大于柔性转向剂的门槛压力时,柔性转向剂运移;否则柔性转向剂停留在地层中。网络模型实验表明,柔性转向剂颗粒通过弹性变形、塑性变形、造粒、粘连4种形式交替运移,并以“散兵”式分布在地层微小孔喉处,通过叠加原理形成暂堵蠕动带实现对地层的全程调剖并最终停留在地层深部实现深部液流转向。王官屯油田官74区块柔性转向剂调剖现场试验取得了预期效果,说明柔性转向剂可有效解决高含水油田开发后期大量注入水沿油水井间大孔道无效循环、注入水波及效率较低的问题。图9参16
  • 石油工程
  • 汪志明;魏建光;王小秋
    , 2008, 35(6): 166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沿水平井筒从趾端至跟端存在压力降,且水平井射孔完井沿整个水平井筒射孔参数一般相同,导致水平井跟端过早见水,因此研究水平井射孔参数分段组合优化控制沿水平井筒入流速度剖面对水平井稳油控水尤为重要。基于水平井筒入流速度剖面控制原理,综合考虑水平井筒管流、井壁入流、地层渗流等因素的相互影响,建立了水平井射孔参数分段组合优化模型。对比分析不同射孔参数组合条件下分段优化调控入流剖面的效果,结果表明,射孔密度是调控水平井入流速度剖面最重要的参数,射孔枪弹类型、射孔相位角、射孔方位角是调控水平井入流速度剖面的次要参数,且优化参数越多,水平井入流速度剖面优化效果越好。图6表3参20
  • 王志远;孙宝江;程海清;高永海
    , 2008, 35(6): 166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合考虑天然气水合物生成热力学、温度和压力条件,预测深水钻井井筒中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区域。针对深水钻井的特点,建立了多相流控制方程组(包括各相的连续性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环空和钻杆内的温度场方程以及水合物生成热力学方程。针对不同的钻井工况给出了方程的定解条件、方程离散方法以及求解步骤。通过仿真算例讨论了在钻进、停钻和压井过程中相关参数对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区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循环流量越高,抑制剂浓度越大,停钻时间越短,节流管线尺寸越大,水合物的生成区域就越小。算例研究还表明,多因素相结合抑制水合物生成的效果比单因素抑制水合物生成的效果更好。依据此计算方法还可对各参数进行优化。图7参16
  • 李长喜;唐良民;周灿灿;王昌学;张树东;杨仁林
    , 2008, 35(6): 166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欠平衡钻井和欠平衡测井技术对于直接发现和保护油气层、提高单井产能和勘探开发成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欠平衡测井时的井口装置与常规测井有很大的差别,需要对双侧向测井仪器的加长电极进行改造,使其长度缩短,以适应井口装置的长度,这一改造使得深侧向测井值明显降低,不能真实反映储集层电性。应用有限元素法计算了欠平衡条件下深侧向电极系系数随加长电极长度的变化规律,即加长电极越长,深侧向电极系系数越小。建立了欠平衡条件下深侧向测井响应的校正方法,并应用实际测井资料验证了校正结果的可靠性。该方法适用于任意长度的加长电极,可直接用于现场测井资料的预处理,校正后的深侧向测井电阻率可用于测井解释建模和油气定量评价。图9参18
  • 金衍;陈勉;吴超
    , 2008, 35(6): 166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合分析钻井过程中通常遇到的井漏、缩径和坍塌等复杂情况,确定已钻层段的坍塌压力和破裂压力,结合神经网络理论建立地震层速度与坍塌压力、破裂压力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提出利用地震资料钻前预测勘探构造第1口井二开以下地层井壁稳定性的方法。中国西北地区某油田钻探某构造的YS-D井二开层段钻进过程中出现泥岩垮塌,三开层段开钻前利用该方法对三开层段坍塌压力当量钻井液密度和破裂压力当量钻井液密度进行了预测,基于预测资料调整了钻井液密度,钻进基本正常。该方法自2001年4月以来已在52口探井中成功应用。应用效果表明利用该法预测的三开层段钻头下部300 m内地层的压力变化结果与实际钻井中得到的数据较为接近,达到了钻前预测井壁稳定性的要求。图3表1参25
  • 资源评价与管理
  • 梁坤;郭秋麟;李小地
    , 2008, 35(6): 167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钻前圈闭预探阶段经济评价中圈闭预探勘探开发一体化评价和传统的圈闭预探阶段性评价两种思路优缺点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储量预测、储量分级为基础,以储量价值为现金流入、勘探投入为现金流出的阶段性评价模型。该模型在综合考虑地质风险与资金效率的基础上,引入期望净现值和期望净现值比率作为圈闭优选指标,实现了单圈闭评价、无资金限制和资金限制条件下的圈闭优选。应用实例表明,该模型以储量价值取代一体化评价中的油价,可以实现圈闭预探阶段的快速评价,且评价结果与一体化评价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模型需要估计参数较少,可操作性更强,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图1表3参17
  • 杨思玉;胡永乐;蒋漫旗;欧阳霆
    , 2008, 35(6): 167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在新油田产能评价中存在一些没有考虑实际物理意义而直接进行数学统计的评价方法,应用这些方法易导致产能评价不准确,投资依据不科学,投资效益目标无法实现。从油藏工程基本概念入手,给出新油田生产能力评价方法,对于不同的生产阶段和生产状况,确定了生产压差、采油指数等关键参数的取值原则和计算方法。以陆梁油田陆9井区为例,对两个主力油藏的产能进行了相应的计算,与全面投产后的实际平均单井产量对比,呼图壁组油藏实际值为14.26 m3/d,计算值为16.68 m3/d;头屯河组油藏实际值为8.30 m3/d,计算值为8.67 m3/d,表明计算的可靠性较高,说明该产能评价方法较为合理、准确。图2表2参10
  • 学术讨论
  • 张龙海;刘忠华;周灿灿;李长喜
    , 2008, 35(6): 167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在储集层孔隙结构和岩石物理特征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建立测井解释岩电参数模型,需要按岩石物理特征对储集层进行分类。通过实际资料和理论分析,对比地层流动带指数与储集层品质指数两种宏观物性参数的差异,研究储集层岩石物理分类的有效方法和反映微观孔隙结构变化的特征参数。利用两种指数对松辽盆地大情字井地区和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典型低孔低渗储集层60块岩心的压汞实验资料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按照储集层品质指数对储集层进行分类能更准确地反映储集层的孔隙结构和岩石物理特征。理论分析亦证明,储集层品质指数与孔隙结构之间呈单调函数关系,而地层流动带指数与储集层孔隙结构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单调函数关系,储集层品质指数比地层流动带指数能更准确地反映储集层孔隙结构和岩石物理性质的变化。图6表1参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