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06年, 第3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专家论坛
  • 谢文彦;孟卫工;张占文;李晓光;陈振岩
    , 2006, 33(6): 139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潜山表层风化壳可形成油藏的观点已被广泛接受,但潜山内幕深部能否形成大规模油藏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以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兴隆台地区潜山为研究对象,从潜山岩性、构造活动、生烃系统、输导方式等角度论述了潜山多期裂缝成藏模式的发育依据,建立了潜山多期裂缝油藏成藏模式,认为兴隆台潜山带具有极好的油气源条件和运移输导条件:潜山内幕多期发育而不均匀分布的断层和裂缝可对油气运移起沟通作用,形成具有相互连通而又相对独立的多个含油气层段的油气藏体系。在该成藏模式指导下部署的兴古7井揭露了具有千余米整体含油幅度的特大型潜山内幕油藏,为在辽河坳陷乃至全国扩展潜山深层勘探领域提供了依据。图7表1参17
  • 油气勘探
  • 李明诚;马成华;胡国艺;单秀琴
    , 2006, 33(6): 139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Miller(1992)和Macgregor(1996)根据对全球石油储量和大油田储量的时代分布进行了研究,估算出它们的平均中值年龄分别为29Ma和35Ma,平均生存年龄分别为41Ma和55Ma。提出自然年龄的概念,即单纯由微渗漏和分子扩散作用造成油气藏(田)消亡的时间,并估算出大、中型气田和油田的平均自然年龄分别为70Ma和120Ma。无论是平均生存年龄还是平均自然年龄,相对于地质历史时期都很短暂。因此,古生代形成的油气藏(田)要在地史过程中保存下来,必须不断有烃源补给,或是具备各种晚期成藏的条件,诸如烃源岩晚成熟、构造圈闭晚定型以及次生油气藏的形成等等。图3表1参11
  • 李丹梅;汤达祯;杨玉凤
    , 2006, 33(6): 139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油页岩以丰富的资源、有利的特性和开发利用的可行性而被列为21世纪非常重要的接替能源。油页岩全球蕴藏资源量约有100 000亿t,比煤资源量多40%;页岩油资源量约为4750亿t,比传统石油多50%以上。油页岩开采和应用有近200年历史,开采技术日趋成熟,综合利用经验丰富,由直接开采方式发展到地下转化开采技术,从单纯的能源利用发展到综合利用,极大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世界能源的紧缺和国际油价的居高不下更是油页岩工业再度崛起的催化剂。中国油页岩探明资源量约315亿t,位居世界第四,资源潜力十分巨大,应加强地质研究,了解资源分布规律,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以达到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的目的。图2表2参35
  • 付广;刘江涛
    , 2006, 33(6): 140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中国不同类型盆地46个大中型气田封盖及保存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气藏盖层封盖能力综合评价参数对盖层封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前陆盆地大中型气田天然气封盖能力最好,其次是裂谷盆地,克拉通盆地最差。根据天然气聚集时期的早晚对中国不同类型盆地大中型气田天然气保存特征进行研究,裂谷盆地高效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聚集时期一般应为N及其以后,天然气保存条件较好;前陆盆地和克拉通盆地一般应为E—N及其以后,天然气保存条件相对较差。前陆盆地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聚集效率最高,其次是裂谷盆地,克拉通盆地最低。根据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聚集效率与其封盖保存条件之间的关系,克拉通盆地高效大中型气田形成所需要的盖层封盖能力综合评价参数的下限值约为3.1×109m/s,裂谷盆地约为7.0×109m/s,前陆盆地约为9.7×108m/s。图2表2参19
  • 邸领军
    , 2006, 33(6): 1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鄂尔多斯盆地的野外地质调查和钻井岩心观察中,发现砂岩中发育大量的雁行状和X共轭状节理、裂缝、微裂缝以及局部断裂,以“超稳定地块”为前提的传统构造学说无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研究发现,基底断裂及后期构造活动衍生的一系列剪切变形所产生的储集层物性断裂对油气的控制不容忽视。鄂尔多斯盆地中,所谓“超低渗透”是指基质渗透率,不能代表地层总渗透率。储集层中剪切、挤压等构造应力产生的节理以及沿这些微破裂派生的溶蚀孔缝形成良好物性区带才是油气相对高产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寻找勘探靶区时应重视构造因素对成岩作用、酸性流体输导、次生溶孔形成等的控制作用。图5参9
  • 张龙海;周灿灿;刘国强;修立军;李长喜;刘中华
    , 2006, 33(6): 14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的研究发现,在低孔低渗储集层中,孔隙结构直接影响储集层产能评价和油、气、水层测井评价的准确性。分析了研究地区低孔低渗储集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储集层产能和电性的影响,发现对于纯水层而言,在地层水电阻率及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孔隙喉道连通性越好电阻率则越低,相反,孔隙结构越差(孔隙喉道连通性不好)电阻率则越高,有些孔隙结构差的水层电阻率甚至会超过油层的电阻率,因而地层电阻率对油、水层分辨能力降低,测井解释难度增加。研究表明,根据不同孔隙结构改变岩电参数m值,可较好地解决孔隙结构影响低孔低渗油、气、水层测井解释准确性的问题。研究区块的应用表明,采用可变的m值计算储集层的含油饱和度来评价油水层,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使得低孔低渗储集层测井解释符合率由原来的64%提高到85%以上。图7表1参15
  • 朱战军;袁井菊;林壬子;姚尚林
    , 2006, 33(6): 14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薄层色谱和全烃色谱分析并结合测井响应特征,在文留油田25东区块鉴定出3层沥青垫,其测井响应特征与油层相似,对油藏起分隔作用,主要出现在高孔隙度、高渗透率的储集层中。沥青垫富含极性组分,其含量大于40%,远高于油层抽提物中极性组分的含量。饱和烃GC-MS分析结果显示,沥青垫、油层岩心抽提物和原油中正构烷烃及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具有相似性,说明其中的烃类来自相同的烃源岩,具有相似的热演化程度,且未受到强烈的生物降解作用。沥青垫地球化学特征和测井资料表明,油田地层水体的长期冲刷与氧化作用是沥青垫形成的主要原因,沥青垫存在于油、水交互部位。图9参8
  • 赵喆;钟宁宁;李艳霞;张平
    , 2006, 33(6): 14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普光气田是四川盆地近期发现的规模最大、埋藏最深、资源丰度最高的气田。通过认识普光气田各个烃源岩层的贡献量、生烃关键期与构造演化的关系、油气成藏具体模式等,建立生烃化学动力学模型、标定参数,结合地区烃源岩参数和地史、热史资料,定量描述该地区的生烃过程及油裂解成气过程。认为:普光地区的主力烃源岩为下志留统泥岩;主要干酪根生油期为早二叠世末到早三叠世末期(距今286Ma至240Ma);主要干酪根生气期为中三叠世(距今240Ma至230Ma);主要气源是原油后期热裂解气,原油裂解成气的时间比较晚,主要油裂解成气期为早白垩世(距今144Ma至97.5Ma),从而决定了普光气田的成藏模式为“多期成藏,油气转化,晚期定位”。图2表3参33
  • 熊英;程克明;马立元
    , 2006, 33(6): 14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酒西坳陷下白垩统赤金堡组和下沟组属湖相碳酸盐岩沉积,主要发育一套纹层状泥质白云岩和白云质泥岩,泥质白云岩中有机纹层(藻纹层)结构发育,但非均质性很强。烃源岩中有机质纹层分布与其生烃潜量正相关,显示出其间的成生联系。油源对比研究表明:在母源先质、生源环境、水体介质和热成熟作用等方面,均反映出酒西坳陷下白垩统下沟组藻纹层泥质白云岩与该区已发现的“主体原油”之间的亲缘关系,藻纹层泥质白云岩是其主要烃源岩。富含有机质纹层的烃源岩不仅是优质烃源岩,由于其生烃物质的层状富集,在生、排烃过程中,更有利于微裂缝的形成和排烃。图7表2参11
  • 冷济高;刘晓峰;庞雄奇;宋东勇
    , 2006, 33(6): 14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盐间泥岩裂缝性超压油气藏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油气藏,与一般泥岩裂缝性油气藏相比,其成藏作用具有以下特征:自生自储;泥岩裂缝发育于超压层段内;油气主要富集在断裂带附近。东濮凹陷文留地区盐间泥岩裂缝异常高压油气藏主要发育在以深湖—半深湖相沉积环境为主的Es32内,岩性为盐泥互层,砂岩不发育。盐间泥岩为优质烃源岩,成熟度较高,生烃潜力巨大;烃源岩上、下被盐岩所夹持,盖层条件较好;储集层为泥岩裂缝,裂缝的产生主要由断层活动、异常流体压力及盐丘上拱泥岩发生破裂所致,裂缝主要为剪切裂缝和张裂缝。图5表1参14
  • 胡宗全;周新科;朱建辉
    , 2006, 33(6): 140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华北东部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二次生烃”潜力主要取决于烃源岩的埋藏史、热史和生烃史。该区上古生界烃源岩主要有4种埋藏史类型:早期浅埋-中期抬升-晚期深埋型、早期浅埋-中期浅埋-晚期深埋型、早期中埋-中期深埋-晚期浅埋型和早期深埋-中晚期抬升型。生烃史模拟结果表明,东濮凹陷“二次生烃”集中于古近纪,晚期生烃潜力大;济阳坳陷“二次生烃”以古近纪为主,晚期生烃潜力较大;临清坳陷“二次生烃”主要在侏罗纪—白垩纪,晚期生烃潜力小。上古生界砂岩储集层物性主要受控于沉积相和埋藏深度,石英含量高、粒度粗的储集层物性条件好,有效储集层深度下限大。“二次生烃”深度上限与有效储集层深度下限共同控藏模式表明,东濮凹陷和济阳坳陷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好,周口坳陷和临清坳陷较差。图5表2参20
  • 刘金华;张世奇;魏垂高;刘景新;江林
    , 2006, 33(6): 140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可容空间发生变化,沉积中心随之迁移,地层厚度发生变化。在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南北向、东西向剖面基础上建立了单盆和双盆两种可容空间的变化模式,并根据其不同特征将地层按可容空间分为3个带:可容空间增加带、转换带、减小带。根据南北向和东西向连井剖面及地层的沉积模式,分析不同可容空间变化带的特点,证实了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地层垂向和横向上存在的可容空间变化。从单井油气成藏研究入手,分析可容空间变化带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说明可容空间增加带也存在有利于油气成藏的条件。图6参14
  • 王黎栋;于炳松;张永旺;苗继军
    , 2006, 33(6): 140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塔里木盆地西部石炭-二叠系发育具有良好油气勘探前景的生物礁滩体。在对塔西地区康克林组沉积期沉积体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该区康克林组沉积期的岩性、岩相、沉积序列及相带的横向展布规律,建立了碳酸盐岩缓坡沉积模式。认为:塔西地区康克林组沉积期可划分出台地边缘礁滩、局限台地、潮坪3个沉积相带;塔西地区康克林组沉积早期与晚期具相异的沉积环境,区域相带的迁移特征反映了海平面升降变化和古地形对沉积格局的控制;康克林组沉积期礁滩体发育,横向上具良好的可对比性,分布范围广阔,是塔里木盆地西部重要的勘探目标层系之一。图6表1参11
  • 李绪宣;钟志洪;董伟良;孙珍;王良书;夏斌;张敏强
    , 2006, 33(6): 14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琼东南盆地是发育在南海北部大陆边缘西北部的新生代沉积盆地,经历了始新世—早渐新世和晚渐新世两期的伸展作用,形成了半地堑和地堑两种裂陷构造样式以及“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的裂陷结构特征。从力学和岩石圈伸展角度分析了琼东南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提出始新世—早渐新世盆地的裂陷作用是在印支地块旋转挤出相关的左行旋转力和东侧古南海俯冲产生的近南南东向拉伸力联合作用下发生的,而晚渐新世盆地伸展作用的主要构造动力是南海海底扩张;认为岩石圈热状态直接制约了上地壳伸展方式,北部坳陷带在相对冷岩石圈环境下发生伸展裂解,形成以半地堑构造为主的单断式裂陷带,而中央坳陷带在相对热岩石圈环境下发生伸展裂解,形成由半地堑和地堑组成的复式裂陷带。图12参23
  • 油气田开发
  • 相建民
    , 2006, 33(6): 14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水平井是实现塔里木复杂油气藏高效开发的关键技术,应用于不同类型油气藏。在新油田高效开发、老油田剩余油挖潜调整、气藏及凝析气藏开发、注水等领域都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通过10年的开发实践,逐步形成了适合塔里木油田水平井高效开发的配套技术:油藏精细描述技术、水平井网优化部署技术、水平井优化设计技术、随钻轨迹跟踪优化调整技术、水平井产能评价技术、超深水平井酸化技术、水平井水淹动态监测技术等。随着油田开发难度加大,应加强研究适合塔里木油田的水平井稳油控水技术、特殊油气藏水平井开发机理、水平井注水技术及水平井测井技术等。图6表8参13
  • 王晓冬;于国栋;李治平
    , 2006, 33(6): 14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支水平井是一项新型的油气开采技术,它能够数倍增加储集层泄油体积,但所引起的渗流问题十分复杂。用积分变换等方法首先求解封闭地层水平井的三维不定常渗流问题,通过渐近分析得到水平井的均匀流量拟稳态当量井径模型,再利用压降叠加原理建立复杂分支水平井产能计算方法。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如果水平井的分支数适当增加,则各分支的特殊采油指数下降、总特殊采油指数不断增加;若分支数过分增加,总特殊采油指数的增加幅度将不断减小,因此在钻井设计中存在合理的分支数;各分支的长度和夹角均影响分支水平井特殊采油指数的分布;若以各分支特殊采油指数均等为原则,需要设计合适的分支长度和分支间夹角,以便获得均衡的分支井特殊采油指数。此结果可用于复杂分支水平井的产能分析和优化设计。图6参11
  • 高慧梅;姜汉桥;陈民锋;何应付
    , 2006, 33(6): 14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开发廉价、长效、环保和安全的解堵剂以解除聚合物对近井地带的堵塞,从油田含聚合物产出液中分离出能降解聚合物的混合菌株进行室内性能评价实验。混合菌群由假单胞菌ML1、梭状芽孢杆菌ML2和ML3组成。菌群降解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的静态实验、微观仿真模型实验及岩心流动实验表明,微生物可降解长链大分子聚合物,解除近井堵塞,提高孔道连通性,增加产液量,从而带动单井产油量的增加,在注聚合物驱油的基础上提高原油采收率达11.9%。矿场应用结果,经过微生物解堵,注水井注入压力明显下降,采油井产液量显著提高,有效期达到540d以上。图5表1参12
  • 李宜强;沈传海;景贵成;胡锦强
    , 2006, 33(6): 14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开发廉价、长效、环保和安全的解堵剂以解除聚合物对近井地带的堵塞,从油田含聚合物产出液中分离出能降解聚合物的混合菌株进行室内性能评价实验。混合菌群由假单胞菌ML1、梭状芽孢杆菌ML2和ML3组成。菌群降解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的静态实验、微观仿真模型实验及岩心流动实验表明,微生物可降解长链大分子聚合物,解除近井堵塞,提高孔道连通性,增加产液量,从而带动单井产油量的增加,在注聚合物驱油的基础上提高原油采收率达11.9%。矿场应用结果,经过微生物解堵,注水井注入压力明显下降,采油井产液量显著提高,有效期达到540d以上。图5表1参12
  • 孙致学;鲁洪江;冯文光;孙治雷
    , 2006, 33(6): 14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陆上油田开发难度的不断增大,传统单一的油藏勘探开发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油藏情况。鄂尔多斯盆地某油田长63油层组属于典型的陆相成因的油气储集层,具有非均质性强、储集层物性差、储量丰度低的特点。介绍了现代油藏描述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一体化研究思想,针对研究目的层组的地质特征,首先应用随机建模技术建立精细油藏地质模型,并应用网格粗化技术将精细地质模型粗化到油藏数值模拟器能接受的数值模型,最后通过数值模拟中的历史拟合、参数调整步骤,完善地质模型,优化油藏地质认识。生产实际表明,通过一体化技术进行复杂油藏研究能较好解决石油地质研究和油藏工程的衔接问题,能从动态和静态角度研究油藏,为油藏开发的动态预测和方案优化奠定了基础。图5表1参17
  • 石油工程
  • 龙芝辉;汪志明;范军
    , 2006, 33(6): 14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把欠平衡钻井循环流动分为钻柱内向下流动和环空向上流动,按气、液两相流动问题研究该混合体系流动过程,建立新的理论模型。采用时间有限差分离散,空间有限体积离散的方法求问题的数值解。选取中国欠平衡钻井的常见井眼尺寸和常用的注入气、液速度范围,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得出,流动过程的流动型式主要为泡状流和段塞流,环空接近地面的井段有时为搅动流。举例分析在环空和钻柱内的稳定流动过程中,随井深增加,压力、含气率、多相流体密度等的变化规律;在环空流动过程中,随井深增加,斜井段与相应垂直井段的压力值不同。分析了在关小出口节流阀开度的不稳定流动过程中,环空流动压力值沿井深增加的变化过程;用实际井欠平衡钻进的随钻环空压力测量数据与本文理论模型及求解方法计算所得结果比较表明:计算结果能很好地反映钻进过程中环空压力的变化规律。图6表2参12
  • 资源评价与管理
  • 赵文智;李建忠;王永祥;毕海滨
    , 2006, 33(6): 141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C标准确定证实储量边界通常分两个步骤,首先确定油气藏边界,然后以井为基础确定证实储量边界。油气藏边界主要包括油气水界面、断层边界、地层边界、岩性边界及已钻遇的油气层底界等。按油气层底界外推圈定油气藏边界的核心问题是对油气水系统进行合理判断,最终确定按油气层底界外推、单井有效厚度之和外推还是按最大单层有效厚度外推。除非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没有气顶存在,否则,只能依据已钻遇油层的顶界海拔圈定上倾方向的油藏边界。SEC标准中把所有级别的断层均作为油气藏的断层边界。确定证实储量边界的核心问题是对合理开发井距的确定。对海上油气田,确定证实储量边界时还受到钻井平台波及范围的制约,目的是使证实储量具有较高的置信度以确保股民的最大利益。图4参8
  • 柳广弟;胡素云;赵文智
    , 2006, 33(6): 141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中国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塔里木、准噶尔和吐哈等盆地石油资源丰度的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运聚单元石油资源丰度有很大差异。高丰度运聚单元的石油资源丰度大于30万t/km2,而特低丰度运聚单元的石油资源丰度则小于5万t/km2。潜山型运聚单元、古近纪断陷盆地陡坡构造型运聚单元和古近纪断陷盆地中央构造型运聚单元的石油资源丰度最高,而古生代残留盆地构造型运聚单元的石油资源丰度最低。运聚单元的石油资源丰度主要与有效烃源岩的生油强度、储集层的发育程度、圈闭的发育程度以及上覆地层的区域不整合个数有关。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石油资源丰度与上述地质因素的统计关系,这一定量的统计模型可以用于对评价区运聚单元石油资源丰度的预测。图2表1参6
  • 国际交流与合作
  • 程顶胜;窦立荣;黎颖英;李志
    , 2006, 33(6): 142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苏丹M盆地是苏丹乃至整个中、西非剪切带最富含油气的盆地之一,发现的原油主要为中质油(重度为20~34°API),其次为重质油(重度小于20°API),普遍高含沥青质、高含蜡、高凝固点、高酸值、低含硫。为了给高酸值原油的储运及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选择M盆地Fula North-3井Bentiu组产出的典型高酸值原油样品,进行不同馏分有机酸成分解剖。结果表明,高酸值原油的有机酸主要由环烷酸组成,且主要分布在300℃以上的重质馏分中;环烷酸的分子量分布情况与馏分的沸程趋势相一致,随着馏分变重、酸值增加,环烷酸的平均分子量增大、分布变宽、碳数范围增大;环烷酸结构以一环、二环、三环为主。图1表6参9
  • 叶继根;吴向红;刘合年;郭睿;罗凯
    , 2006, 33(6): 142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多层复杂断块油田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研究中选择角点网格系统,针对其网格灵活、不同油层网格步长易变和不同层位油水井井点网格位置不同的特点,对完井射孔层位、措施层位及其井点网格位置的定义方法进行了描述,并研制了角点网格完井射孔层位定义数模辅助工具,用于生成油水井不同生产层的节点坐标以及生产层段变更后新生产层位的节点坐标、射孔信息和射孔段物性。以苏丹Greater Unity低饱和复杂断块油田为例,利用角点网格系统的优点和所研制的辅助软件,大大提高了高含水油田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效率和剩余油分布预测的精度。对注水时机和压力系统进行了计算论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油田的注水时机为地层压力下降幅度达35%左右时实施低压注水开发。通过极限井网密度和极限井数等经济界限指标计算和井网、井数模拟对比研究,确定了该油田开发调整的注采井网和合理的新井井数。图6表1参8
  • 学术讨论
  • 王兰生
    , 2006, 33(6): 142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单回顾了国内目前对油气的无机成因、有机成因争论的现状。从狭义的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天然气的定义入手,从共存与共生、人工自然和天然自然以及成气与成藏3个方面,指出目前国内油气无机成因理论在认识方法上的错误。在共存与共生方面,无机成因论者几乎是用天然气中烃类气体与非烃类气体共存、原油中烃类物质与非烃类物质共存来证明共生,但共存不等于共生,共生也不等于共存。在人工自然和天然自然方面,实验室条件下通过费托反应而把甲烷合成类石油物质属人工自然,但迄今没有在自然界找到费托反应存在的直接证据,无法证明存在类似的天然自然现象。在成气与成藏方面,虽存在非生物成因的甲烷气,但成气不等于成藏,有了成气的过程也绝不保证成藏的必然性。参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