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国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历程
2 主要页岩盆地地质演化
图3 美国主要页岩盆地地层柱状简图App—阿巴拉契亚盆地[26];Ark—阿卡马盆地(所示为阿肯色州部分)[27];GC—SU—墨西哥湾沿岸萨拜因隆起[28-29];Ana—阿纳达科盆地[30];FW—沃思堡盆地[31];GC—SMA—墨西哥湾沿岸圣马科斯隆起[28-29];WTX—西德克萨斯盆地(二叠盆地)[32];Wil—威利斯顿盆地[33];DJ—丹佛—朱尔斯堡盆地[34]主要页岩层系(*表示目前尚未开发):1—尤蒂卡/波因特普莱森特组;2—马塞勒斯组;3—查塔努加组*;4—费耶特维尔组;5—海恩斯维尔/博西尔组;6—伍德福德组;7—凯尼组*;8—巴内特组;9—鹰滩组;10—狼营组;11—骨泉/斯帕瑞组;12—巴肯组;13—尼尔布拉勒组;14—皮埃尔/曼柯斯组* |
2.1 古生代盆地
2.2 中生代盆地
3 主要页岩层系地质特征及开发现状
表1 美国主要页岩层系地质特征 |
地层 | 面积/km2 | 埋深 (海拔)/m | 厚度/m | 孔隙度/ % | 黏土 含量/% | TOC/% | 岩相描述 | |
---|---|---|---|---|---|---|---|---|
统 | 组 | |||||||
上白 垩统 | 尼尔布拉勒组 | 丹佛—朱尔斯堡盆地:15 680*,粉河盆地:10 734* | 粉河盆地:610~ 2 134[63] | 粉河盆地:46~198[63] | 粉河盆地:3.0~8.0[64] | 20~30[63] | 丹佛—朱尔斯堡盆地:0.5~8.0,平均3.2[64];粉河盆地:0.90~3.24[63] | 白垩岩和泥灰岩互层,西部局部见砂岩,向盆地中心逐渐过渡为页岩和粉砂岩[64] |
鹰滩组 | 35 584[65] | 232~4 893,平均2 583[65] | 8~78, 平均37[65] | 平均6.6[65] | 14~20[65] | 0.82~4.94,平均2.62[65] | 富有机质泥灰岩、浮游有孔虫泥粒灰岩和颗粒灰岩,圣马科斯隆起以东黏土含量增加[51] | |
上侏 罗统 | 海恩斯维尔组 | 14 747[65] | 3 102~4 939,平均3 589[65] | 0~117, 平均62[65] | 平均6.7[65] | 10~50[65] | 0.7~6.2[50] | 生物扰动钙质泥岩、层状钙质泥岩、粉砂质鲕粒状硅质泥岩、非层状硅质富有机质泥岩[50] |
下二 叠统 | 米德兰盆地狼营组 | 39 648[65] | 210~2 133,平均1 465[65] | 210~1 302,平均554[65] | 平均7.6[65] | 26[65] | 0.5~6.4,平均2.4[65] | 硅质泥岩、钙质泥岩、泥质生物碎屑岩、骨架粒泥灰岩/泥粒灰岩[65] |
特拉华盆地狼营组 | 32 864[65] | 170~2 867,平均1 942[65] | 38~2 989,平均865[65] | 平均7.6[65] | 21[65] | 0.5~7.3,平均2.3[65] | 黏土质泥岩、硅质泥岩、泥质生物碎岩、骨架粒泥灰岩/泥粒灰岩、泥质浮石[65] | |
上密 西西 比统 | 费耶特维尔组 | 6 032[65] | 80~2 401, 平均886[65] | 18~215,平均83[65] | 平均6.3[65] | 29~32[66] | 0.1~10.8,平均4.07[65] | 灰色—黑色页岩,下部有机质含量较高,局部砂岩将该套页岩分成上、下两段[67] |
巴内 特组 | 21 111[65] | 799~2 484,平均1 638[65] | 18~286,平均87[65] | 平均5.6[65] | 27[68] | 2.0~6.0[68];0.36~9.66,平均3.1[69];3.3~4.5[43] | 层状硅质泥岩、层状含黏土灰泥岩、骨架黏土质灰泥岩[70] | |
上泥盆统—下密西西比统 | 巴肯组 | 44 853[65] | 1 376~2 737,平均2 286[65] | 0~24, 平均11[65] | 平均5.9[65] | 20~30[71] | 1.79~20.20,平均2.62[65] | 富有机质硅质泥岩、粒泥灰岩、钙质砂岩、钙质粉砂岩、白云岩、粉砂岩、云质泥岩[65] |
上泥 盆统 | 伍德福德组 | 35 715* | 平均2 610[72] | 平均75[72] | 3.0~6.8[73] | 15~38[72] | 5.0~6.5[72] | 黏土质泥岩、黏土质硅质泥岩、云质黏土质泥岩、硅质泥岩,往南燧石夹层增多[72] |
中泥 盆统 | 马塞勒斯组 | 46 648[65] | 95~2 239, 平均1 325[65] | 3~178, 平均39[65] | 平均7.4[65] | 0~65[65] | 1~10[68];1.4~4.3[74];3.87~11.25[75];0.17~7.22,平均2.11[76] | 粗粒钙质泥岩、骨架粒泥灰岩/泥粒灰岩、钙质/炭质中粒泥岩、硅质炭质细粒泥岩、含黏土粗粒泥岩[77] |
中奥 陶统 | 尤蒂卡/ 波因特普莱森特组 | 63 772* | 933~3 773,平均2 348[78] | 17~75, 平均46[78] | 3.2~6.5[79] | 32~49[77] | 尤蒂卡组:1.0~3.5; 波因特普莱森特组上段:小于1,下段:3~8,平均值范围4~5(对应 不同井位)[80] | 尤蒂卡组:含钙页岩(方解石含量10%~60%);波因特普莱森特组上段:贫有机质页岩,含少量碳酸盐岩;波因特普莱森特组下段:富有机质页岩(碳酸盐矿物含量40%~60%)[80] |
注:*为根据开发井分布范围估算 |
3.1 古生界页岩
3.1.1 阿巴拉契亚盆地尤蒂卡组页岩和马塞勒斯组页岩
3.1.2 伍德福德组页岩和查塔努加组页岩
3.1.3 巴肯组页岩和三叉组页岩
3.1.4 上密西西比统页岩组合
3.1.4.1 巴内特组页岩
3.1.4.2 费耶特维尔组和凯尼组页岩
3.1.4.3 上密西西比统碳酸盐岩
3.1.5 二叠系页岩
3.2 中生界页岩
3.2.1 海恩斯维尔组页岩
3.2.2 鹰滩组页岩
3.2.3 尼尔布拉勒组页岩
4 资源量和产量
表2 美国主要页岩区带资源评价结果和产量 |
页岩层/区 | 地质资源量 | 技术可采资源量 | 产量 | |||
---|---|---|---|---|---|---|
油/ 109 t | 气/ 1012 m3 | 油/ 109 t | 气/ 1012 m3 | 油/ 109 t | 气/ 1012 m3 | |
鹰滩组页岩 | 40.9 | 12.7 | 1.91 | 1.85 | 0.64 | 0.63 |
海恩斯维尔组页岩 | 19.6 | 8.76 | 1.09 | |||
米德兰盆地 | 94.0 | 15.6 | 3.27 | 2.80 | 0.48 | 0.31 |
特拉华盆地 | 73.1 | 32.2 | 6.96 | 7.28 | 0.58 | 0.54 |
巴内特组页岩 | 14.2 | 2.80 | 0.01 | 0.65 | ||
费耶特维尔组页岩 | 2.1 | 0.64 | 0.29 | |||
巴肯组页岩 | 26.9 | 43.4 | 3.24 | 0.52 | 0.71 | 0.27 |
马塞勒斯组页岩 | 61.6 | 23.70 | 0.02 | 2.26 | ||
尤蒂卡组页岩① | 11.3 | 89.4 | 0.27 | 21.69 | 0.03 | 0.56 |
尤蒂卡组页岩② | 0.38 | 3.28 |
注:①资源评价由西弗吉尼亚大学研究小组完成,②资源评价由美国地质调查局完成,其余由TORA资源评价研究小组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