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1 全球基岩油气藏分布特征
表1 全球主要基岩油气田基本特征 |
序号 | 国家 | 盆地 | 盆地类型 | 油气田名称 | 陆上/海域 | 层位 | 储集层岩性 | 原油可采储量/ 108 t | 天然气可采 储量/108 m3 |
---|---|---|---|---|---|---|---|---|---|
1 | 越南 | 兰龙 | 弧后裂谷 | Bach Ho | 海域 | J | 花岗岩、闪长岩 | 2.15 | 511.40 |
2 | 委内瑞拉 | 马拉开波 | 前陆盆地 | La Paz | 陆上 | Pz | 结晶基底、变质岩 | 0.49 | 246.19 |
3 | 印度尼西亚 | 南苏门答腊 | 弧后盆地 | Suban | 陆上 | K2 | 结晶基底、变质岩 | 811.56 | |
4 | 越南 | 兰龙 | 弧后裂谷 | Rang Dong | 海域 | J | 花岗岩、闪长岩 | 0.34 | 76.46 |
5 | 中国 | 渤海湾 | 弧后盆地 | 渤中19-6 | 海域 | Ar | 花岗岩、片麻岩 | 0.14 | 450.24 |
6 | 利比亚 | 苏尔特 | 裂谷盆地 | Amal | 陆上 | Ar | 火山角砾岩 | 0.28 | 36.81 |
7 | 印度 | 孟买 | 裂谷盆地 | Mumbai High | 海域 | Ar | 变质岩、火成岩 | 0.22 | 56.63 |
8 | 委内瑞拉 | 马拉开波 | 前陆盆地 | Mara | 陆上 | AnPz—Pz | 花岗岩、变质岩 | 0.16 | 48.49 |
9 | 越南 | 兰龙 | 弧后裂谷 | Su Tu Vang | 海域 | J | 花岗岩、闪长岩 | 0.17 | 28.32 |
10 | 俄罗斯 | 西西伯利亚 | 弧后盆地 | Novoportovskoye | 陆上 | C | 风化基底* | 224.55 | |
11 | 巴西 | 塞尔希培 | 裂谷盆地 | Carmopolis | 陆上 | Pz2 | 变质岩 | 0.14 | 6.14 |
12 | 中国 | 渤海湾 | 弧后盆地 | 兴隆台 | 陆上 | Ar | 片麻岩 | 0.09 | 6.51 |
13 | 也门 | 塞云—马西拉 | 裂谷盆地 | Sunah | 陆上 | An | 花岗岩 | 0.09 | 5.66 |
14 | 匈牙利 | 潘诺尼亚 | 弧后盆地 | Ulles | 陆上 | Pz | 白云岩、片岩 | 98.82 | |
15 | 中国 | 渤海湾 | 弧后盆地 | 静安堡 | 陆上 | Ar | 变质岩 | 0.06 | 5.23 |
16 | 中国 | 渤海湾 | 弧后盆地 | 埕岛 | 海域 | Ar | 片麻岩 | 0.05 | 2.83 |
17 | 利比亚 | 苏尔特 | 裂谷盆地 | Rakb | 陆上 | Ar | 风化基底* | 0.05 | 3.82 |
18 | 挪威 | 霍达台地 | 裂谷盆地 | Rolvsnes | 海域 | Ar | 花岗岩、片麻岩 | 0.04 | 12.18 |
19 | 中国 | 渤海湾 | 弧后盆地 | 欢喜岭 | 陆上 | Ar | 变质岩 | 0.03 | 7.55 |
20 | 泰国 | 彭世洛 | 裂谷盆地 | Sirikit | 陆上 | AnK—K | 变质岩 | 0.03 | 2.12 |
2 基岩油气成藏基本特征
2.1 储集层强非均质性及规模成储时间早
表2 基岩油气藏储集层基本特征 |
岩石类型 | 岩性 | 储集空间类型 | 储集层特征及分布基本规律 | 典型实例 |
---|---|---|---|---|
变质岩 | 主要为动力变质砂砾岩、片麻岩、片岩、 花岗片麻岩、混合岩 | 孔隙-裂缝型及裂缝型, 具有双重介质的低孔- 特低渗储集层 | 风化带储集层的储集空间以孔隙为主,裂缝次之,组合类型以裂缝-孔隙型为主;内幕储集层的储集空间主要为孔隙-裂缝型及裂缝型。 浅色矿物为主的岩石脆性大,更易破碎形成储集层;褶皱及断裂作用控制裂缝发育带 | 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太古宇变质岩潜山、辽河坳陷变质岩潜山、松辽盆地中央隆起带石炭系—二叠系变质岩、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带变质岩等储集层 |
花岗岩 | 主要为花岗闪长岩、 二长花岗岩 | 裂缝-孔隙型和裂缝型, 储集空间以晶粒间孔、 长石及角闪石溶蚀孔、 微裂缝、节理及构造 缝洞为主 | 长英质含量更高的中酸性花岗岩更有利于储集层发育,纵向上具分带性,表现为风化壳型和内幕型,前者风化作用占主导,储集空间为孔隙型、裂缝-孔隙型,孔缝发育程度和风化作用强度呈正相关,后者构造作用占主导,储集空间主要是裂缝、孔洞,基质孔隙度低 | 越南兰龙盆地Bach Ho油田花岗岩潜山、蓬莱9-1油田花岗岩潜山、柴达木盆地东坪地区花岗岩潜山及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花岗岩潜山等储集层 |
中基性 火山岩 | 主要有亚碱性和碱性两个系列,前者以安山岩、玄武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为主,后者以玄武质粗面安山岩为主 | 裂缝-孔洞型储集层为主,溶蚀孔洞占主导,溶蚀矿 物以长石、角闪石为主; 其次为裂缝,主要发育 构造缝和溶蚀缝 | 爆发相、溢流相的火山角砾岩及流纹岩等岩石 储集层物性最优 |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四川 盆地二叠系、珠江口盆地 惠州凹陷侏罗系等储集层 |
2.2 他源供烃与多类型源储组合
2.3 源储压差驱动与抽吸成藏
表3 常压基岩裂缝储集层油气运移最大深度 |
烃源岩 埋深/m | 烃源岩不同压力系数下油珠垂直向下运移最大距离/m | |||||
---|---|---|---|---|---|---|
1.2 | 1.3 | 1.4 | 1.5 | 1.6 | 1.8 | |
3 000 | 600 | 900 | 1 200 | 1 500 | 1 800 | 2 400 |
3 500 | 700 | 1 050 | 1 400 | 1 750 | 2 100 | 2 800 |
4 000 | 800 | 1 200 | 1 600 | 2 000 | 2 400 | 3 200 |
4 500 | 900 | 1 350 | 1 800 | 2 250 | 2 700 | 3 600 |
5 000 | 1 000 | 1 500 | 2 000 | 2 500 | 3 000 | 4 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