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1 研究区地质及地层概况
2 川东凉高山组沉积特征
2.1 岩相分类及特征
2.2 沉积相分类及特征
表1 川东地区凉高山组沉积相种类、描述 |
沉积相 | 亚相 | 微相 | 描述 | 地震相 |
---|---|---|---|---|
三角洲相 | 三角洲前缘 | 水下分流河道 | 岩性以中厚层灰绿色或浅灰色交错层理粉砂岩和细砂岩(Fs3)为主, 砂岩分选性较好,其上下接触岩性为湖相深色泥页岩或粉砂岩 | 中—弱振幅、高频率、中等连续或断续 |
河口坝 | 上部通常被河道切割,岩性以反粒序粉砂岩或细砂岩(Fs2)为主,单层厚度为2~5 m | |||
水下天然堤 | 河道砂体上部中—薄层粉砂岩(Fs3) | |||
分流间湾 | 岩性以灰绿色纹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Fm2)为主 | |||
远砂坝 | 与分流间湾泥岩接触的块状或反粒序粉砂岩、泥质粉砂岩(Fs1、Fs2) | |||
三角洲平原 | 分流河道 | 灰白色、灰色交错层理粉砂岩和细砂岩(Fs3)为主 | 强振幅、低频率、 同相轴连续 | |
泛滥平原 | 以块状杂色泥岩、粉砂质泥岩(Fm1)为主,局部可见钙质结核 | |||
湖泊相 | 滨浅湖 | 滩坝 | 与浅湖泥坪接触的块状粉砂岩或反粒序粉砂岩或细砂岩(Fs1、Fs2),单层 厚度大多不超过2 m,多呈互层型沉积,横向上厚度较稳定延伸较远 | 中—弱震幅、中—高频率、中等连续地震相 |
席状砂 | 夹在浅湖相泥岩中块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Fs1) | |||
浅湖泥坪 | 以中—薄层深灰色或灰绿色纹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Fm2)为主,多与薄层 滩坝粉砂岩层或席状砂频繁互层,偶夹厘米—分米级粉砂岩或介壳层 | |||
半深湖 | 半深湖泥页岩 | 岩性以灰色、黑色水平纹层页岩(Fm2、Fm3)为主, 偶夹厘米级薄层粉砂岩或介壳层 | 强震幅、中等频率、 同相轴连续 |
2.3 凉高山组沉积期湖盆演化
2.3.1 湖平面升降变化及层序划分
2.3.2 凉高山组湖盆的演化及迁移
3 沉积物源特征及演化
3.1 川东地区凉高山组物源分类
3.2 母岩性质
图8 川东地区凉高山组岩石颗粒特征照片(样品位置见 |
表2 川东地区凉高山组重矿物组合类型、特征及母岩性质 |
物源类型 | 岩屑特征 | 主要矿物 | 次要矿物 | 少量矿物 | 推测母岩性质 |
---|---|---|---|---|---|
Ⅰ类 | 酸性火成岩岩屑为主, 含沉积岩、变质岩岩屑 | 锆石、白钛石 | 金红石、褐铁矿、 石榴子石、电气石 | 锐钛矿、磷灰石、独居石、 铬尖晶石、辉石 | 酸性火成岩(花岗岩), 变质岩次之 |
Ⅱ类 | 酸性火成岩岩屑为主, 含沉积岩、变质岩岩屑 | 锆石、石榴子石 | 磷灰石、白钛石、电气石 | 金红石、锐钛矿等 | 中酸性火成岩和变质岩 |
Ⅲ类 | 变质岩岩屑为主, 含沉积岩、火成岩岩屑 | 绿帘石、石榴子石 | 锆石、磷灰石、白钛石 | 金红石、榍石、 电气石、褐铁矿 | 以变质岩为主, 中—酸性火成岩为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