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界面裂缝长度,m;b——反映中间主应力影响的权系数,无因次; ${{B}_{\text{j}}}\left( {{\theta }_{\text{o}}} \right)$——关于曲折裂缝断裂角的函数,无因次;Ec——水泥环弹性模量,Pa;E——弹性模量,Pa;i——虚数单位;K——积分常数,m2;K1,K2——界面裂缝的张开型和剪切型模态的应力强度因子,MPa·m1/2;K1,σ,K2,σ——受界面应力影响的界面裂缝张开型和剪切型模态的应力强度因子,MPa·m1/2;K1,p,K2,p——受压裂载荷影响的界面裂缝张开型和剪切型模态的应力强度因子,MPa·m1/2; $K_{1,2}^{*}$——界面裂缝的应力强度因子,MPa·m1/2;KIC,ini——判定界面裂缝扩展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MPa·m1/2; $K_{,}^{*}$——界面裂缝向界面某侧曲折扩展时的应力强度因子,MPa·m1/2;KIJ,ini——判定裂缝曲折扩展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MPa·m1/2;M,N——中间变量,无因次;p1——套管-水泥环接触压力,Pa;p2——水泥环-地层接触压力,Pa;pi——套管内压,Pa;pin——厚壁圆筒内壁压力,Pa;po——地层孔隙压力,Pa;pout——厚壁圆筒外壁压力,Pa;pp——水泥环弹塑性界面的接触压力,Pa;r——套管-水泥环-地层组合体某处的半径,m;r1——套管外壁(水泥环内壁)半径,m;r2——水泥环外壁(地层内壁)半径,m;ri——套管内壁的半径,m;ro——地层外壁的半径,m;rp——水泥环弹塑性区界面半径,m;R——厚壁圆筒内任一点半径,m;Ri——厚壁圆筒内半径,m;Ro——厚壁圆筒外半径,m; ${r}'$——表征界面裂缝指向的极坐标半径;u——位移,m;ucei——水泥环弹性区内壁位移,m;uceo——水泥环弹性区外壁位移,m;ucp——水泥环塑性区任意位置的位移,m;ucpi——水泥环塑性区内壁位移,m;ucpo——水泥环塑性区外壁位移,m;ufi——地层内壁位移,m;uso——套管外壁位移,m;X——井筒轴向坐标轴,m;Y——井筒垂向坐标轴,m;α——拉压强度比,无因次;ε——双材料常数,无因次;θ0——曲折裂缝的断裂角度,(°);ν——泊松比,无因次;ν1,ν2——材料1和2的泊松比,无因次;νc——水泥环泊松比,无因次;σ——应力,Pa;σb——胶结强度,Pa;σc——水泥环屈服强度,Pa;σcf——水泥环-地层界面应力,Pa;σcf,i——水泥环-地层界面初始应力,Pa;σcf,p——受井筒内压导致的界面应力增量,Pa;σr——径向应力,Pa;σx——平行于井筒方向的压裂液流体载荷,Pa;σx,p——压裂载荷在平行于界面方向上的应力,Pa;σy——垂直于界面的应力,Pa; $\sigma _{\text{y}}^{+}$, $\sigma _{\text{y}}^{-}$——压裂载荷在指向地层和井筒方向上的应力,Pa;σy,p——压裂载荷在垂直于界面方向上的应力,Pa;σz——轴向应力,Pa;σθ——周向应力,Pa;μ1,μ2——材料1和2的剪切模量,Pa;τxy——平行于界面的应力,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