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08年, 第3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油气田开发
  • 唐梅荣;陆红军;马建军;刘道忠
    , 2008, 35(3): 157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胡芦巴胶是我国自主种植、加工的一种天然植物胶,含有丰富的半乳甘露聚糖,通过深加工改性,可用作水基压裂液稠化剂。胡芦巴胶硼砂交联压裂液具有良好性能,通过实验对压裂液流变性、携砂能力、破胶性能、滤失性、储集层伤害程度等项目进行评价,其性能基本达到胍胶硼砂压裂液水平,某些性能甚至优于胍胶硼砂压裂液。长庆油田深井试验表明,胡芦巴胶硼砂压裂液可满足压裂携砂、增产、降低成本的要求。胡芦巴胶除用作增稠剂以外,其副产品还可以用于医药、食品等行业。如规模化生产,成本将进一步降低,与胍胶相比胡芦巴胶的价格更具有优势。随着我国低渗透油田开发规模不断增加,水力压裂作业数量逐年上升,胡芦巴胶硼砂压裂液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图7表7参10
  • 油气勘探
  • 邹才能;赵文智;贾承造;朱如凯;张光亚;赵霞;袁选俊
    , 2008, 35(3): 159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火山岩油气藏勘探经历了偶然发现、局部勘探、全面勘探3个发展阶段。中国沉积盆地内发育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新近系3套火山岩,以火山熔岩、火山角砾岩和风化壳岩溶型储集层为主,储集层物性基本不受埋深限制。火山岩自身不能生成有机烃类,与有效烃源岩匹配是成藏的关键,近源组合最有利于成藏,生烃中心控制油气分布,远源组合需断层或不整合面沟通。中国东部断陷盆地火山岩油气藏以近源组合为主,沿断裂高部位爆发相储集层发育,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斜坡部位喷溢相大面积分布,经裂缝改造的储集层有利,主要形成岩性油气藏;中西部发育两种成藏组合,近源大型地层油气藏最有利,沿不整合面分布的风化淋滤型储集层亦可形成大型地层油气藏。图9表6参44
  • 徐安娜;董月霞;邹才能;汪泽成;郑红菊;王旭东;崔瑛
    , 2008, 35(3): 159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属断陷型富油气凹陷,以往的油气发现集中分布在构造圈闭中,近年新发现一批岩性-地层油气藏。以富油气断陷盆地“满凹含油论”和含油气系统理论为依据,以油气成藏组合为区带划分单元,利用油源断层构造图、沉积相图、有效主力烃源岩分布图和油气勘探现状图“四图叠合”进行区带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南堡凹陷纵向上发育源上、源内、源下三大一级油气成藏组合体,平面上源上东营组一段油气成藏组合发育八大油气富集区带,评价出四大油气有利区带;源内东三段上亚段油气成藏组合发育六大油气富集区带,评价出四大油气有利区带;源下前第三系油气成藏组合划分为两大区和10个油气富集区带,评价出五大油气有利区带。图10参19
  • 刘云田;胡凯;曹剑;杨少勇;边立曾;汪立群;陈琰
    , 2008, 35(3): 160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侏罗系烃源岩的主要生烃显微组分包括藻类体、角质体和孢子体,根据这3种不同显微组分在岩石中的赋存特征、丰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含量,将侏罗系泥岩的成烃生物相分为4类:富集有机质型(A型)、有机质密集搬运-沉积聚集型(B型)、有机质稀疏搬运-沉积聚集型(C型)、有机质碎屑状散布型(D型)。从A型到D型,有机质丰度逐渐降低,类型逐渐变差。对油气勘探和地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优质烃源岩是A型生物相泥岩,该类烃源岩发育较高丰度的层状藻类体,有机碳含量大于4.0%,有机质类型为Ⅱ1—Ⅱ2型,一般只在下侏罗统下部和中侏罗统七段的局部层段发育,往往集中在几米至十几米厚的富集有机质层段,多形成于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闭塞环境。图5表3参20
  • 周进高;姚根顺;邓红婴;辛勇光;胡恒;郑兴平;宫清顺
    , 2008, 35(3): 16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石油勘探在战略接替层系长9获得了新发现,为此综合分析长9烃源岩条件、储集条件及成藏组合,探讨其勘探潜力。长9顶、底发育了2套优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总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为4.36%),成熟度适中(Ro值为0.66%~1.01%),正处于生油高峰阶段,总资源量约4.02×108 t,有较强的供烃能力;储集条件较好,存在以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为主的成片砂带,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原生孔隙,储集性能较好。长9发育了自生自储式、下生上储式和上生下储式3种成藏组合类型,其中,自生自储式成藏组合以长9暗色泥岩或油页岩为烃源岩,以长9自身的砂岩为储集层,勘探潜力最好。图5表2参19
  • 渠芳;陈清华;连承波;张军涛;蔡福龙
    , 2008, 35(3): 16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南区油气聚集特征出发,通过研究其成藏条件及主干断层各时期的发育特点,系统分析了油源断层对油气聚集的作用机理。研究认为,长期发育的油源断裂及主伸展层中的次级断层活跃期的“地震泵”作用是黄骅坳陷南区油气聚集的主要成藏动力。“地震泵”源控制油气的平面分布位置,而“地震泵”源及主伸展层产生的“次级地震泵”源则联合控制油气运聚层位。地震泵作用区附近的储集层及圈闭是最有效的油气聚集部位,孔二段油藏主要分布于孔西断层西南部尾端、孔西及风化店断层中部断距骤减处、孔东断层两端断距及走向发生突变处等,孔一段上段为主伸展层,聚集了大量的油气。图5表1参25
  • 张春林;高先志;李彦霏;马达德
    , 2008, 35(3): 16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尕斯库勒油田是柴达木盆地油气最富集的地区,发育了E31油藏和N1—N21油藏。对这两个油藏48个原油样品进行了常规柱色谱分离,应用含氮化合物参数并结合其复杂背斜构造的地质背景、E31和N1—N21油藏砂体展布及E31油藏解剖研究,系统分析了该区深、浅油藏原油的运移方向和油气充注点。E31油藏Ⅰ+Ⅱ和Ⅲ+Ⅳ油层组油气运移方向为从背斜中北部向南北两侧运移,其油源区为茫崖凹陷和尕斯断陷;Ⅰ+Ⅱ油层组的油气注入点为背斜中部的9-7井的两侧,而Ⅲ+Ⅳ油层组油气注入点为8-34井和9-38井的位置;N1—N21油藏中的油气沿着整个断层面向上运移到储集层内并聚集成藏,油源区主要为茫崖凹陷。尕斯库勒油田的主要运移通道为断层和砂岩储集体,形成以背斜为主的油气藏。图8表1参12
  • 张文才;李贺;李会军;孟元林;杨凤波
    , 2008, 35(3): 16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堡凹陷高柳地区深层沙河街组在3 250~3 800 m形成1个次生孔隙发育带,次生孔隙类型主要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蚀孔、铸模孔、溶解填隙物内孔隙和溶解缝。高柳地区地下水在北部燕山褶皱带接受补给,在重力水头的作用下沿着柏各庄、西南庄等深大断裂下降,尔后沿不整合面侧向运移,直接导致高柳地区深部地层在地表浅埋藏过程中遭受淋滤溶蚀,形成次生孔隙,这些次生孔隙在以后深埋过程中受到异常压力的影响而得以保存。断层和不整合面作为淡水的淋滤通道,与异常高压等因素一起控制着次生孔隙的分布,据此预测,高柳地区高北断层附近、朔河断层下降盘、唐海地区以及紧靠柏各庄断层下降盘的拾场次凹是深层储集层物性较好的地区。图4表2参17
  • 陈广坡;王天琦;刘应如;石兰亭;马龙
    , 2008, 35(3): 16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南海某盆地A凹陷灰岩潜山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形成了大量构造裂缝。早期形成的构造裂缝经历了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的剥蚀、风化,并遭受大气降水、地表径流的淋滤和溶蚀,构造裂缝有的被溶蚀扩大,有的被方解石半充填或完全充填;而后期构造运动产生的裂缝,则往往未被充填,成为沟通溶蚀孔、洞的主要通道。利用应变量分析的方法,对该凹陷的构造发育史进行反演和正演,计算每期构造运动对潜山地层产生的应变量,从地质成因的角度对每期构造运动产生的三维裂缝网络进行预测,从而将早期潜山形成期形成的充填裂缝与后期形成的未充填有效裂缝区分开,达到预测灰岩潜山裂缝型储集层的目的。图5参14
  • 油气田开发
  • 周英杰
    , 2008, 35(3): 16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技术探索、研究试验、推广应用和新技术攻关,胜利油田发展形成了底水油藏、屋脊断块油藏、稠油油藏、地层不整合油藏及整装油藏特殊结构井地质油藏工程设计技术、钻井完井采油配套技术,形成了水平井、大位移水平井、分支水平井、鱼骨状分支水平井、老井侧钻水平井、老井侧钻定向井等井型。已在各类油藏181个开发单元完钻各类水平井586口,284个开发单元完钻老井侧钻定向井742口,年产油量分别达到119×104 t和79×104 t,累计产油已分别达到825×104 t和409×104 t。特殊结构井开发技术已成为胜利油田新、老区增产稳产的主导技术之一,近年来在薄层油藏、特高含水期厚层正韵律油藏、潜山特稠油油藏、特超稠油油藏、复杂断块油藏特殊结构井油藏描述、油藏工程优化设计、钻井工艺、完井工艺、采油工艺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现场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图10参35
  • 贾江鸿;程远方;赵修太;曲占庆;封卫强;冯浦涌
    , 2008, 35(3): 160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纯梁油田多为低渗透油藏,突出的地质特征是油层多且单层薄、物性差、岩性复杂、非均质性严重,在钻井、完井、采油、注水、修井作业等过程中,油层污染严重,注采压差大,单井产量低。分析认为,纯梁油田储集层损害的因素主要有3方面:储集层物性、外来流体及不合理的改造措施。针对储集层特点及损害机理,研制出了低伤害综合解堵剂CJD-1,室内性能评价及现场试验均表明,该解堵剂解堵效率高,具有深穿透特性,且对岩石骨架伤害小。该解堵剂已现场推广应用油井9井次,水井10井次,有效率为100%,有效期长(据2005年5月至2006年8月间资料统计,平均有效期在200 d以上),有效期内油井平均单井增油481.3 t,水井单井增注7 441.2 m3,增产增注效果显著。表8参17
  • 王冬梅;韩大匡;许关利;杨莉
    , 2008, 35(3): 160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油田广泛使用的表面活性剂α -烯烃磺酸钠作为发泡剂,系统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对α -烯烃磺酸钠的发泡性能和泡沫稳定性的影响。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加入α -烯烃磺酸钠溶液中,在提高体系黏度的同时,使体系的表面张力略有增加。用气流法评价二元体系的泡沫性能发现存在最佳的表面活性剂浓度,α -烯烃磺酸钠的最佳浓度在1 000 mg/kg左右,此时产生的泡沫体积和泡沫稳定性最大。在最佳表面活性剂浓度下,少量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α -烯烃磺酸钠泡沫的稳定性,泡沫性能的增效作用最好。虽然黏度较大体系的泡沫稳定性较好,但是用罗氏泡沫仪评价时该体系的发泡能力降低,产生的泡沫较大且不均匀。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仅是通过增大体系黏度来提高泡沫的稳定性,体系黏度相同时,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对α -烯烃磺酸钠的泡沫性能没有明显的影响。图7参11
  • 王小琳;武平仓;韩亚萍;林光荣;邵创国;徐振锋
    , 2008, 35(3): 160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查明西峰油田长8层注水井注水初期压力高、注水压力上升速度过快的原因,对其储集层物性、水敏性、润湿性、地层水化学特征及注入水水质进行了室内分析与实验。储集层致密、孔隙喉道细微和油层的中性弱亲油特性是导致水井注水初期压力较高的主要因素。岩心注水实验表明,中等程度水敏及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产生BaSO4、CaCO3结垢是造成地层伤害、注水压力升高过快的主要原因。统计和分析了油田注水井不同完井工艺及投注措施对注水压力的影响,认为对长8层而言,保障注水质量、以射孔+水力压裂复合工艺完井、注水前用复配以防垢剂和黏土稳定剂的活性水洗井并对地层进行挤注活性水段塞处理(防膨及解堵措施处理半径应大于4 m)、同层污水回注等措施均有利于预防和减轻地层结垢和水敏伤害,保持注水压力稳定。图8表6参15
  • 王潜
    , 2008, 35(3): 16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辽河油田相关采油单位部分油井含硫化氢状况统计分析基础上,研究硫化氢的生成机理。油井中产生硫化氢的主要原因是:原油中硫醇、硫醚等有机硫化物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硫化氢;地层中含硫矿物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硫化氢;地层水中硫酸盐还原菌在油层条件下将硫酸盐还原成硫化氢。针对洼38油田实际情况,研究油井硫化氢含量影响因素。实验表明,温度是产生硫化氢的主要外在因素,温度在100 ℃以上时,每升高20 ℃,硫化氢含量平均增加0.03%左右;温度在160~180 ℃时硫化氢含量增加幅度最大;温度高于180 ℃后硫化氢含量增加幅度明显减小。加入表面活性剂、混合添加剂能够抑制硫化氢的释放,酸类化学剂的加入会使硫化氢含量增加。加入自行研制的硫化氢消除剂一段时间后可基本消除硫化氢。图5表9参10
  • 张淑娟;邵龙义;宋杰;刘大听;陈国胜;任春玲
    , 2008, 35(3): 16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二连盆地阿南油田阿11断块处于高含水开发阶段,储集层非均质性严重影响开发效果。为了精确描述储集层物性及其展布特征,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地质和开发动态研究成果,应用相控建模技术,采用两种或多种建模方法联合工作的思路,分步建立了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以及微相控制下的储集层属性模型。通过油气储集层相控与非相控物性参数模拟结果的对比,认为相控属性模型对油藏非均质性的描述更为合理,使Petrel地质建模与Eclipse数值模拟一体化无缝链接,依据模拟结果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提高了油藏采收率。阿南油田的成功应用表明,相控建模技术可较好地解决沉积微相变化快、非均质性严重的储集层物性参数的模拟,为油藏后期开发调整提供了可靠的地质模型基础。图8参18
  • 石油工程
  • 王立影;李启堂;林建平;王芝斌
    , 2008, 35(3): 16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集肤效应原理及电磁场和温度场的有关耦合理论,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空心抽油杆交流电加热系统温度分析模型,对空心抽油杆内壁和外壁的温度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抽油杆杆体温度变化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空心抽油杆杆体的温度分布与电流频率和通电时间具有一定的函数关系。频率越高,杆体温度越高;通电时间越长,杆体的温度越高。可以通过改变交流电的频率和通电时间,控制空心抽油杆杆体的温度,来适应不同性质稠油的开采。实际应用算例表明,将空心抽油杆温度分析用于估计稠油预热时间,可为稠油开采中电加热系统的加热频率和通电时间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图8表1参11
  • 谷玉洪;肖文生;周小稀;张世昌;金有海
    , 2008, 35(3): 16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攻克直线电机大推力难题,研制出ZXCY系列直线电机抽油机,其显著特点是,通过变频和控制后,能够直接将电能转变为直线往复运动,简化了能量传递过程,与游梁式抽油机相比,其能量传递效率提高约23%。直线电机抽油机能够实现抽汲参数的无级调整,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油井生产对抽油机的各种运行控制要求。在华北油田、江汉油田、塔里木油田及大港油田共进行了6口井的现场试验,开采效果表明,采用ZXCY系列直线电机抽油机后,油井平均日产液量、单井系统效率、输入功率、综合节电率等均比换抽前有显著改善。ZXCY系列直线电机抽油机技术先进、节能高效、性能可靠,既可以满足大泵深抽、大排量提液的需要,也可以满足稠油、高气油比油井及供液不足油井开采的要求。图5表4参23
  • 资源评价与管理
  • 杨玉奇;王振平;孔令芳;张相春;刘磊
    , 2008, 35(3): 16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生物气资源量估算方法是:首先通过模拟实验测定烃源岩生物气产气率,再用类似体积法的计算原理进行生物气生气量估算。这种确定产气率的方法存在两方面的弊端:首先是用实验条件下实验样品的模拟产气率代表实际条件下的产气率;其次是在具体烃源岩与实验样品进行地球化学类比时,很难准确地确定烃源岩属于哪一类。从生物气的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出发,量化了部分影响生物气生成的重要因素,将生物气资源量的定量计算归为5个要素:有机质组成因数、氧化还原环境因数、聚集系数、温度因数以及极限产气率,并对每一参数的定量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应用该方法对方正断陷实地勘探取得的地质数据进行了计算,得出了该断陷不同地区不同层段生物气资源量。图6表4参11
  • 国际交流与合作
  • 刘剑平;潘校华;马君;田作基;陈永进;万仑坤
    , 2008, 35(3): 16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诸盆地是目前油气勘探的重点和热点地区。该地区经历了前裂谷期、同裂谷期、过渡期和后裂谷(漂移)期等4个构造演化阶段。同裂谷期和后裂谷期分别发育了静湖相和全球性缺氧环境下的海相烃源岩,过渡阶段沉积的厚层蒸发岩可作为良好的区域性盖层,对大型圈闭的形成等起了积极作用。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的外盆地是西非主要的油气产区,长期发育的几条大型河流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在海域沉积,形成了大规模的三角洲、浊积扇(如尼日尔三角洲、刚果扇、宽扎扇等),对西非边缘盆地油气贡献很大。尼日尔三角洲与下刚果盆地是该区最具潜力和吸引力的盆地;加蓬盆地和穆尼盆地剩余油气资源潜力有限,关键是需要寻找新的油气增长点;而宽扎盆地深水区勘探还不成熟、风险较大。图2表3参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