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2008年, 第3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
  

  • 全选
    |
    油气勘探
  • 贾承造;赵政璋;杜金虎;赵文智;邹才能;胡素云
    , 2008, 35(4): 16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成果和剩余油气资源领域分布评价基础上,提出了岩性-地层油气藏、前陆盆地冲断带、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和成熟探区富油气凹陷(区带)四大勘探领域。指出岩性-地层油气藏已成为油气储量增长的主体,前陆盆地冲断带是寻找大发现的重要领域,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增储地位日趋重要,富油气凹陷(区带)精细勘探潜力仍然很大。分析认为未来剩余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岩性-地层油气藏、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前陆盆地、富油气凹陷(区带)、陆上新区新盆地、南海南部海域和非常规资源等七大领域,其中前四大领域勘探潜力仍然很大,是未来油气增储上产的重点领域;陆上新区新盆地、南海南部海域及非常规资源将是未来实现中国石油资源战略接替的重要领域。图4表2参30
  • 赵邦六
    , 2008, 35(4): 161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增加了横波信息,降低了储集层预测的多解性,提高了储集层流体识别和预测的可能性,因而受到了石油工业界的普遍重视。但因横波传播的特殊性,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在采集、处理及解释方面都与传统纵波勘探不同。为了推动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自2002年起,陆续在鄂尔多斯盆地的苏里格气田、四川盆地的广安气田、松辽盆地的徐深气田和柴达木盆地的三湖地区进行了二维或三维多分量地震技术试验,取得了一定进展。试验结果表明,转换波在松辽深层火成岩体和柴达木三湖含气构造的成像效果优于纵波,可以更好地圈定气藏的边界;在苏里格和广安致密砂岩气藏描述中,提高了储集层预测和流体识别的精度,为井位部署提供了有利依据。随着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在复杂岩性油气藏勘探和油气评价与开发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图20参14
  • 蔚远江;汪永华;杨起;刘大锰;胡宝林;黄文辉;车遥
    , 2008, 35(4): 16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等温吸附实验表明,准噶尔盆地侏罗系西山窑组、八道湾组低煤阶煤储集层具有较强的煤层甲烷吸附和储集能力。层位上,西山窑组煤储集层对甲烷的吸附和解吸能力明显较强,储集性相对更好,也更利于煤层气开采。地域上,盆地南缘昌吉—乌鲁木齐—阜康、东部彩南—巴里坤矿区、腹部地区均达到较富—极富甲烷煤储集层级别,对甲烷的吸附、储集能力较强。兰氏体积随镜质体反射率Ro增大而增大,与Ro呈三阶多项式函数对应关系。煤储集层对甲烷的吸附量随着压力增大而变大。依据兰氏体积划分出贫气区、含气区、较富气区、富气区4类区块,盆地南缘清1井—齐8井区、昌吉—乌鲁木齐—阜康矿区、西北缘斜坡区及盆地腹部主要为较富气区,盆地东部彩南—巴里坤煤矿区为富气区,其与周边厚煤区和腹部较深层煤层气开发潜力较大。图6表2参22
  • 赵孟军;王招明;潘文庆;柳少波;秦胜飞;韩剑发
    , 2008, 35(4): 161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合考虑下古生界烃源岩的纵向分布特征,认为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下古生界烃源岩主要发育中、下寒武统,中、下奥陶统和上奥陶统3套烃源岩。中、下奥陶统黑土凹组烃源岩与中、下寒武统烃源岩的沉积相特征和发育特征相似,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上奥陶统烃源岩分布局限、类型差。3套烃源岩具有不同的热演化特征,以满加尔凹陷中西部地区为例,中、下寒武统烃源岩在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进入生油高峰阶段,中、下奥陶统烃源岩在海西晚期进入生油高峰阶段,上奥陶统烃源岩则在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进入生油高峰阶段。满加尔凹陷古生界烃源岩的三分法能更准确地反映下古生界烃源岩的实际分布情况,同时构筑了解决油气来源、油气成藏观点冲突的框架,能更准确认识不同地区海相原油的混源特征。图6表1参41
  • 董月霞;汪泽成;郑红菊;徐安娜
    , 2008, 35(4): 162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合利用地震、重力、钻井等资料,对南堡凹陷柏各庄断裂和西南庄断裂进行重新认识,分析构造变形对南堡凹陷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柏各庄断裂和西南庄断裂在深部合并成一条基底断裂(柏各庄—西南庄断裂),具走滑断裂性质,该基底断裂在燕山期发生明显的左行走滑并持续到古近纪沙河街组沉积期,对沙河街组沉积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南堡凹陷古近纪成盆演化主要受柏各庄—西南庄基底断裂左行走滑活动控制,属于走滑-伸展凹陷。新近纪以来的断层走滑活动,形成了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共轭剪切走滑断层带,控制了二级构造带的展布。南堡凹陷油气大量成藏期与新近纪以来的断层活动期相吻合,利于油气运移及圈闭的形成,油气沿断裂带纵向多层系分布。图9参23
  • 刘宏;蔡正旗;谭秀成;何秀琼;吕滨;杜伟峰;牟春;陈东亮
    , 2008, 35(4): 162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四川盆地东部大池干井构造带三叠系嘉陵江组二段一亚段(T1j21)裂缝性储集层为例,从构造曲率角度出发,预测高陡构造地区薄层碳酸盐岩裂缝性储集层分布区。采用趋势面拟合法和差分法计算面曲率,用三点圆弧法及曲线拟合法计算线曲率,在此基础上,将4种数学方法计算得到的曲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方法的相对曲率值并取其最大值(即综合曲率)进行裂缝分布预测,即综合曲率法,以克服单一曲率计算方法预测的不足。通过与油气显示、气井产能测试等资料对比分析,认为用综合曲率法预测裂缝效果优于单一曲率方法,综合曲率值与区内气井产能的相关系数最大,说明综合曲率法提高了曲率法预测裂缝的准确程度,能更好地预测地下构造裂缝的分布范围。图6表1参9
  • 高志前;樊太亮;刘典波;李尧;于美丽
    , 2008, 35(4): 162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最新地震、测井资料,综合运用等时地层格架、构造解析和沉积演化等方法,识别塔中南坡台缘带的具体位置和形态,分析塔中南坡台缘带的结构特征及不同区段油气成藏条件。研究表明,塔中南坡台缘带是早奥陶世末期至晚奥陶世早期形成的大型复合型台缘带:台缘带东段是在上奥陶统沉积前遭受长期剥蚀而形成的复杂断裂台缘带;西段为在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时沿缓斜坡台缘带发育的台地边缘礁滩复合体,形成碳酸盐岩沉积台缘带。塔中南坡台缘带横向上具有分段性,可分为构造和沉积特征各异的6段,其中第Ⅰ段和第Ⅱ段是超覆三角带和削截三角带叠合部位,岩溶和岩性储集层发育,第Ⅴ段是台缘礁滩发育区段,这3个区带是塔中南坡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图9参9
  • 郑民;彭更新;雷刚林;郭华清;黄少英;吴超;李曰俊
    , 2008, 35(4): 162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受南天山造山作用的影响,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乌什凹陷断裂构造样式复杂,为了查明其基础构造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地震资料解释等,综合分析该凹陷构造样式。研究表明,乌什凹陷发育对冲、背冲、楔冲3种主要断层构造组合形式,以及断弯褶皱、断展褶皱、双重构造、突发构造、生长构造等一系列局部构造变形样式。在断裂构造样式分析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划分出北东、北东东、北西、东西向4组逆断层以及北北西向的走滑断裂。根据研究区构造演化背景,结合地震剖面和平衡演化剖面分析,认为研究区主体断层至少经历了前中生代、二叠纪末—三叠纪初、侏罗纪、侏罗纪末—白垩纪初和新近纪晚期5个演化阶段。乌什凹陷特殊构造样式与烃源岩、油气藏和含油气系统的性质及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图5参32
  • 油气田开发
  • 鲁港;李晓光;单俊峰
    , 2008, 35(4): 16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靶心距计算是定向井和水平井井身质量检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靶心距计算的核心内容是求入靶点的坐标。入靶点是井眼轨迹与某个空间平面的交点:对于定向井,该平面是圆形靶圈所在的水平面;对于水平井,该平面是靶体轴线的垂直平面。根据点与平面的有向距离的概念给出了入靶点所在井段的扫描算法,该算法能快速确定入靶点所在井段。对求解入靶点关键参数方程的数值迭代法——二分法及其收敛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并给出了在空间圆弧、圆柱螺线、自然曲线等3种井段曲线类型情况下的详细计算公式。理论及实际算例表明,二分法是求入靶点数值解的非常有效的算法。入靶点所在井段的扫描算法和求入靶点关键参数数值解的二分法在中靶分析、邻井法面距离扫描、井眼轨迹监控中也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图6表3参12
  • 冯国庆;刘启国;石广志;林作华
    , 2008, 35(4): 162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低渗透气藏气体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为准确描述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透气藏的不稳定渗流问题,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低速非达西渗流的特点(流体流动边界不断向外扩展),建立了一个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透气藏非线性渗流数学模型。采用格林函数法与数值逼近法相结合的方式对低渗透气藏的非线性渗流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建立了单井控制半径的求解方程,同时制作了计算控制半径的图版,利用该图版可以方便地计算出单井的控制半径。实例计算表明,采用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不稳定渗流模型能够正确地反映低渗透气藏的渗流机理和开采动态。图1表1参13
  • 戴胜群;张昌民;尹太举;龚福华;邹士雷
    , 2008, 35(4): 162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中原油田深层低渗复杂断块油藏开发状况,建立该类油藏最小含油面积、开发投资、收益、油藏开发经济可行性、油藏递减规律、经济规模储量等计算模型。开发经济技术界限研究表明:边际油藏最小含油面积为0.02 km2;油井经济界限产量受油藏埋藏深度、原油价格、吨油操作成本的影响,其中油藏埋藏深度、原油价格是影响油井经济产能的敏感因素;最小储量规模受油藏埋藏深度、采收率、原油销售价格、吨油操作成本等影响,其中油藏埋藏深度、原油销售价格是影响经济规模储量的敏感因素。由于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原来评价为低效或无效的小规模储量可能已变为可开采的经济储量。对卫360块沙三段中亚段6-7油藏总体评价结果表明,该油藏处于经济开发的边缘。图2表4参12
  • 王学忠;曾流芳
    , 2008, 35(4): 162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几年,孤东油田在剩余油描述与挖潜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利用老区新井、碳氧比测井、精细油藏描述等技术预测剩余油分布区,采用在老区打水平井、聚合物/石油磺酸盐二元复合驱先导试验等实用技术挖潜剩余油。截至2007年12月,孤东油田已钻水平井43口,累计增油42×104 t。新井钻遇有效厚度核算、产能到位率评估、实际钻遇情况与设计指标对比、新井产量与同层老井产量对比认为,老区新井改善了资源利用程度、提高了产能和采收率。孤东油田自2003年9月开展国内首例聚合物/石油磺酸盐二元复合驱先导试验,截至2007年12月,累计增油13.1×104 t,翁氏模型预测和修匀-递减法标定二元复合驱可提高采收率7.6%。扣除无效采液后的可采储量预测、消除开发时间差异后的产量指标评价、应用可采储量采油速度划分油田开发阶段等评价方法深化了对开发规律的认识。图11表6参12
  • 石油工程
  • 王昌学;曹文利;王向荣
    , 2008, 35(4): 162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测试资料中计算压力梯度是电缆地层测试器的主要功能之一。压力梯度的计算方法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经常导致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偏差,因而在应用上受到限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储集层厚度、一定长度内有效测压点数量以及各测点压力测量误差大小分布对压力梯度计算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储集层越厚、一定长度内测点个数越多、各测点压力测量误差越一致,则压力梯度的计算误差越小;在测压点的选取中还需要综合考虑测压点流体性质的变化、测压点地层压力系数的变化以及各点地层连通情况等。压力梯度可应用于分析地层流体性质、确定油水界面、单井内评价储集层纵向连通性或封隔层、划分压力系统、观察流体性质的纵向变化以及辅助进行多井油藏评价等。图5参10
  • 乔磊;申瑞臣;黄洪春;王开龙;鲜保安
    , 2008, 35(4): 162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资源丰富,是中国第一个煤层气商业开发效果较好的区块。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主力开发层系3号煤层埋藏较浅且地层压力稳定,采用小钻机、二开井身结构、清水或空气钻进的低成本钻井工艺可满足煤层气开发要求。考虑煤层气钻井地质、排水采气和低成本施工工艺等煤层气开发的特殊要求,建立了煤层气丛式井轨迹优化模型,并深入研究了四井组丛式井轨迹优化设计、钻具组合等。对低成本直井和丛式井钻井工艺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采用小钻机、空气或清水钻进和丛式井低成本钻井完井工艺可实现煤层气的低成本高效益开发,四井组丛式井比直井开发模式更为节约,可节约钻井成本的4.518%。图4表2参14
  • 易发新;喻晨;李松滨;朱太辉
    , 2008, 35(4): 163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鱼刺分支水平井根据油藏条件设计井眼并进行井眼空间分布,能有效增加油层的裸露面积,提高油藏动用程度,增大蒸汽波及体积,最终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杜84-兴H238Z井是辽河油田在超稠油油藏中部署和实施的第一口鱼刺分支水平井,共4个分支,水平段总长837 m。该井在井身结构优化、钻井技术、储集层保护技术、完井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为进一步推广应用鱼刺分支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悬空侧钻技术是鱼刺分支水平井的关键技术;利用LWD随钻测井技术进行地质导向钻井作业,可以有效地提高储集层判别精度和轨迹控制精度,从而提高实施效果。杜84-兴H238Z井投产后蒸汽吞吐最高日产量达到152.6 t,平均日产量是同区块常规水平井的1.41~1.85倍,效果显著。图5表4参10
  • 国际交流与合作
  • 陈烨菲;蔡冬梅;范子菲;李孔绸;倪军
    , 2008, 35(4): 163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盐下石炭系油藏为例,在详细岩心观察基础上,综合取心、测井、地质、地震等多方面资料,分步建立了双重介质储集层的三维地质模型。首先建立研究区构造模型,利用地震相和测井相分析建立沉积相模型,在数据结构分析和方法优选的基础上,建立相控的储集层基质属性模型;第二步利用地震几何属性分析和岩心裂缝描述结果,模拟建立裂缝分布网络模型;第三步将基质属性和裂缝分布网络模型有机结合,利用基质和裂缝渗流交换原理建立双重介质储集层三维综合地质模型。建模最终给出了裂缝的网络分布模型,裂缝的等效渗透率和双重介质等效渗透率模型,可直接提供给油藏工程研究人员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图10表1参10
  • 方甲中;吴林刚;高岗;赵宝顺
    , 2008, 35(4): 163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滨里海盆地让纳若尔油田2092和2399A两口井岩心资料与测井曲线的详细对比,同时考虑新老井之间资料的差异性,建立能够反映沉积相的测井相模式,并据此进行全区沉积微相的划分及沉积微相组合关系、空间展布特征和演化规律的研究。研究区发育了滩、滩间洼地、潟湖和潮汐通道4种沉积微相,储集层可划分为裂缝型、孔洞缝复合型、微裂缝-孔隙型、孔隙型4种类型。裂缝型储集层主要分布在滩间和潟湖环境中;孔洞缝复合型储集层主要发育于高能浅水环境下形成的滩微相中;微裂缝-孔隙型储集层也发育于高能滩环境,在潮汐通道中也有一定规模的发育;孔隙型储集层主要发育在相对低能的浅滩微相以及潮汐通道微相中。图18表1参13
  • 吕晓光;张学文;刘永喜;Bradford W Sincock;Budi Tyas Utomo
    , 2008, 35(4): 163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优化完井,无需动用管柱,可提高措施效率、开采多个油气藏及多层非均质砂岩油藏,从而控制开发成本并提高采收率。印尼苏门答腊Jabung区块开发井钻遇三类典型油气藏:气顶油环油气藏、多油气藏及多砂岩非均质油藏。根据各类油气藏的特点,采用针对性的完井方法,优化的完井方法利用常规完井技术和井下工具实现单井一次完井,无需复杂的再完井措施,可同时或接替生产多个油气藏。此外,针对非均质多砂岩特点,应用可控的分层注水技术,可提高油藏采收率。上述完井方法已成功应用于不同类型油藏中,为油气水分布复杂的小断块油田开发过程中控制操作成本、提高开发井的整体效益提供了借鉴。图5参10